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地方公車管理:平臺化、信息化、標識化如何落實
完善制度體系,鞏固車改成果,“管理平臺化、平臺信息化、車輛標識化”成為地方車改后公務用車管理的關鍵舉措。各地推進得如何,成效怎樣?記者日前赴多地走訪調查。
公車管理平臺化
集中管理調度,充分滿足日常工作和緊急調配等需要
近日,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政府院子一塊專用停車場上,記者看到,30輛公務用車集中停放,前車窗統一貼有“公務用車”的醒目標識。這些車輛屬于當地3月11日正式運行的編制用車和市場化用車“雙保障平臺”。“平臺搭建,是基層車改的重點和難點。”寶雞市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趙生堂說。
渭濱區政府辦主任嚴立章說:“車改在基層落實得好不好,更要看日常工作是否保障到位。”據介紹,“雙保障平臺”編制用車的保障范圍明確為重大會務活動、搶險應急救災、跨部門綜合執法等六種具體情況,這是在“機要通信應急公務”基礎上,當地結合實際細化確定的。
按照省市政策,渭濱區還建立了市場化用車保障平臺,補充編制用車保障平臺的不足。“鑒于向社會招標車輛租賃服務公司,成本較高,我們將取消的100輛公車,除88輛委托西部產權交易所進行評估鑒定、拍賣或報廢處置外,剩下12輛劃撥區市場化車輛服務平臺使用。”渭濱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副主任蔡博成介紹,該平臺為在該區機關差旅費相關辦法規定的常駐地范圍外(市內主城區外、市內公交沿線到達末端3公里外)的一般公務出行,實行有償服務。平臺實現市場化運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財政不補貼一分錢。
在河北邢臺,保留公車的平臺建設則被細分為公務用車服務平臺、跨部門綜合執法用車服務平臺和社會化租賃用車服務平臺,所有用于公務的車輛集中管理、統一調度,基本可以實現公務出行便捷高效、交通費用規范可控、車輛管理規范透明、監管問責科學有效的車改目標。
平臺化建設還有助于重大突發應急事件車輛保障。2015年4月,江西省新余市發生仙女湖重大鎘污染事件,該市通過公車平臺安排調度車輛,共出車380臺次,有力保障了環境執法用車需要。
平臺建設信息化
平臺車輛運行全程留痕,紀檢監察部門跟蹤監控
6月12日15時15分,陜西寶雞渭濱區公務用車平臺管理系統工作人員收到了渭濱區商務局干部王婷的用車申請。記者看到,申請為電子表單,附有證明用車事由的文件和本單位領導簽字。工作人員在網上完成審核,隨即指派陜CJ0318出車,出車短信同時發到了司機和申請人手機上,從申請到派車用時僅3分鐘。當日16時,記者又從這一管理系統上看到,王婷從區政府出發到高家鎮晁峪村下鄉扶貧,20余公里的行車路線由北斗定位系統實時標示出來,十分清楚。
據了解,陜西、安徽等地都建立了公務用車保障平臺信息化系統,同時通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全程實時監管車輛運行狀態。公務用車方便快捷,也真正實現了透明管車、有效督車。
“整個過程紀檢監察部門會跟蹤監督,如接到公車私用等舉報,紀檢部門可以直接登錄公務用車平臺管理系統,并調取相關監控錄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安、司法等部門各自的執法執勤用車管理平臺也已建好運行,車輛都安裝了定位系統,下一步會把它們統一納入縣機關服務中心公務用車管理總平臺,統一監管。
依托平臺APP、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安徽滁州市形成了“管理一體化、服務一張網”的平臺運行模式,用車記錄、費用、行駛軌跡等信息都存儲在“云服務器”。同時,滁州加強在車輛維修、加油等重點環節進行監控和數據采集比對,對參改單位用車、車輛維修、平臺收支等有關情況進行月通報、季分析、半年總結,強化廉政風險防控。
推進公車標識化
統一制式噴涂,方便社會監督,從源頭防范公車私用
落實標識化要求是從制度上杜絕“公車私用”,避免車改“走回頭路”“翻燒餅”的必要手段。
在全國率先推動公車標識化的河北,除了涉及國家安全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車外,全省保留公車均已統一噴涂標識。河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省車改辦主任李冠介紹,河北堅持領導機關和車改辦成員單位先行,選擇實物用車保障的相關廳局一把手,帶頭涂裝統一標識。
為將公車標識化管理推進至全省市縣基層,河北組織了專題培訓,詳細講解具體操作流程及標準,印發統一制式圖表,并將標識化管理工作列為車改考核的重要指標,占取較高分值。河北車改中,參改單位上報車改方案中未把需作標識化涂裝車輛列入明細的,一律不予審核通過;參改單位標識化涂裝未通過審核驗收的,一律不予發放公務交通補貼。這些舉措有效將公車標識化工作一抓到底。
“公車標識化,方便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對公車使用者也是一種約束,督促自我監督。”河北肅寧縣尚村鎮黨委副書記李寬振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平臺 用車 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