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發揮長征遺址舊址教育功能 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
政協全國委員會提案委員會“以長征勝利80周年為契機,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專題調研組
【內容摘要】
今年10月22日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建議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長征遺址舊址的教育功能,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要保護好長征遺址舊址,建立更多的教育基地,發揮其歷史承載功能和紅色基因傳承作用;建立國家長征文化專項基金;通過貼近青少年的新方式、新途徑、新手段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設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博物館;創建國家級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網站”;將遵義市列為以弘揚長征精神、傳播紅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立中國遵義干部學院。
2016年5月,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率提案委員會調研組,就“以長征勝利80周年為契機,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重點提案,赴貴州、陜西進行督辦調研。調研組分別聽取兩地黨政部門及有關方面的意見,赴遵義市、黔南州、延安市等地進行實地調研,與基層干部和學校師生進行了座談交流。
基本情況
調研組認為,近年來,中央有關部門和貴州、陜西兩省加強長征沿線遺址舊址的保護修繕,重視發揮長征遺址舊址的教育功能,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讓長征精神發揚光大。主要做法有:
(一)開展遺址舊址普查,進一步弄清了底數。有關部門和兩省都對長征沿線遺址舊址進行了摸底調查,貴州省有長征重要遺址舊址102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國保單位)2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省保單位)12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縣保單位)和登記遺址點880處;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9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3處,市、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250多處。陜西省有長征重要遺址舊址90處,其中國保單位3處、省保單位8處、縣保單位和登記遺址點79處。
(二)加大投入,強化遺址舊址的教育陣地作用。“十二五”期間,國家專門投入3019萬元用于紅軍四渡赤水戰役舊址文物保護工程。貴州省2013年至2015年對遵義會議會址、黎平會議會址等國保單位各投入1000多萬元。陜西省安排近2000萬元對吳起革命遺址等實施保護修繕工程。兩省依托長征遺址舊址新建了遵義會議陳列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勝利山紅軍長征紀念園以及一大批革命烈士陵園、紀念碑等教育基地,進一步加大了展示、宣傳和教育力度。借助先進展陳技術手段,這些長征遺址舊址發揮了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2015年,遵義會議紀念館接待游客402萬人次,是“十一五”期末的2.7倍,其中青少年參觀120余萬人次。
(三)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今年國家有關部門擬組織首都大學生、中小學生參觀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利用秋季開學時間節點,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組織參觀長征紀念設施、緬懷祭掃等學習教育活動,觀看長征主題優秀電影、紀錄片;組織“跬步長征萬里路·星火青春跟黨走”主題活動,聯動瑞金、遵義、瀘定、白銀、延安五地青年代表通過采集火種、參觀、座談等活動形式,激發當代青年銘記歷史。兩省都利用紅色資源,積極推動當地學校與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開展共建活動。貴州省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學長征精神、做紅色傳人”“童心向黨”等活動時,邀請“五老”(老戰士、老干部、老專家、老模范、老教師)為學生作革命傳統報告、講革命傳統故事。陜西省組織65家博物館、紀念館與610所高校、中小學結對子,開展長征文化傳播活動,并向253家博物館、紀念館和9000多所中小學推廣。有些地方將長征文化融入城鎮建設和紅色旅游規劃,使群眾在日常生活、休閑旅游中感受長征文化。如貴州省甕安縣結合新農村建設,利用猴場會議會址與草堂大戲樓、旗山書院比鄰而居的條件,使長征遺址與傳統建筑自然融合、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習水縣將土城鎮紅軍一渡赤水遺址與赤水河自然生態美景有機結合,使紅色長征文化與赤水河綠色生態文化融為一體,紅綠相間、相得益彰。2015年,遵義市各遺址舊址和紀念館接待游客1946.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7.7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期末的2.69倍、2.51倍。
(四)加強研究宣傳,使長征精神和長征文化深入人心。在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紅軍長征途經的15個省(區、市),按照中央統一安排,擬舉行紀念大會或座談會等。有關部門正組織長征沿線省市編寫畫冊,拍攝專題片、電視劇等文藝作品,加大對長征精神宣傳。貴州省整合省內重點高校優質資源,共同開展長征文化研究,如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遵義師范學院等大力推進長征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理論等課題研究,立項課題達百余項;遵義市開展黨史專家講紅色文化活動150多場,參與活動的黨員干部群眾達10余萬人,并舉辦“紅軍節”,加快建設集互動、參與、體驗為一體的長征文化博覽園,讓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切身體驗長征的艱苦卓絕;陜西省聯合中央有關部門召開了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學術研討會,擴大交流與研究。
主要問題
調研組了解到,兩省在利用長征遺址舊址發揮教育功能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長征遺址舊址的教育載體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長征遺址舊址點多、線長、面廣,呈“珍珠鏈式”分布的特點。僅遵義市比較重要的紅軍長征遺址舊址就有62處,且分布分散、交通不便。從兩省情況來看,既存在“建設投入不足”的問題,又存在“建設性破壞”的情況。如貴州有些舊址為木質結構的傳統民族村寨建筑,缺乏消防設施,存在文物安全隱患。有些舊居為當年紅軍長征期間借住的民居,因翻建失當已失去原來的意義。同時,長征沿線省市文博人才比較匱乏,在場館陳列布展方面,有的陳列設施簡陋,僅有幾間老屋和幾張地圖;有的內容不準確,將部隊番號弄錯;有的舍近求遠,過多講述長征的全部歷史,沒有充分介紹和挖掘發生在本地的事件、戰役;有的解說詞夸大某次會議和戰斗的作用,甚至夾雜著所謂“巧合”“迷信”等色彩;等等。
二是青少年對長征的認識和實踐有待加強。學校是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但這方面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揮。比如,在遵義市中小學的所有24冊語文課本中,僅有《金色的魚鉤》、毛主席的《長征》《憶秦娥·婁山關》3篇文章與長征有關;初中的歷史課本中,也僅列入了“紅軍長征”的一小節內容。在與中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到,這些在順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很難理解紅軍為什么要長征,為什么要繞彎走路,為什么會吃皮帶草根。他們渴望去現場體驗或者去博物館觀展了解,但由于學校組織學生出行存在安全、經費等方面的制約,很多中學生沒有參觀過紅色遺址舊址。
三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手段有待創新。一方面,目前各地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宣傳較多,運用網絡、微博、微信、手機等新媒體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宣傳還不夠。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國內革命歷史題材的文化產品既有公式化、概念化的老問題,又有技術手段陳舊、科技含量不高的新問題,一些學生對生硬的革命傳統教育有抵觸情緒,對這類產品熱情不高,卻對一些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國外游戲非常熱衷。此外,社會上有些關于長征歷史、領袖人物、遺址舊址、逸聞軼事的文章,使得歷史碎片化、簡單化、片面化,特別是一些歷史虛無主義的宣傳矮化、丑化領袖和英雄人物,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四是紀念長征勝利的常態化機制有待強化。目前開展長征紀念活動有“節點效應”,“逢五逢十”宣傳的聲勢大、教育的效果好,而其他年份動靜小、活動少、影響力較弱,未形成紀念長征勝利的常態化機制。
建議
(一)保護好長征遺址舊址,建立更多的教育基地,發揮其歷史承載功能和紅色基因傳承作用。長征遺址舊址大多在中西部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不僅給群眾生活造成極大困難,也給保護工作增加新的難度。建議把長征沿線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脫貧的重中之重,統籌考慮扶貧脫貧與長征遺址舊址的保護利用兩方面的需求,在規劃、項目、財政、信貸等方面給予傾斜,從源頭上改變老區落后面貌,發揮好遺址舊址紅色載體作用。設立長征沿線遺址舊址保護專項經費,加大對口幫扶力度,通過異地搬遷、出臺舊居居民的保護性補貼制度等方式,擴大長征遺址舊址的保護范圍。遵循宜建則建、宜修則修的原則,盡量多地建立教育場所和基地,對青少年免費開放,使之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基地。建議由宣傳部門牽頭,統籌協調教育、旅游、財政、交通、文化、保監等多部門,建立中小學紅色研學旅行工作機制,在主題設計、交通便利、出行安全、健康保障、接待安排、價格優惠等方面創造條件,使青少年邊走邊看,邊看邊悟。
(二)建立國家長征文化專項基金。國家新聞出版和文化藝術基金應加大對長征歷史文博建設工程專項扶持,加大對教育培養新一代長征歷史專家人才的投入,分類舉辦長征沿線文博人才培訓班,不斷豐富完善長征遺址舊址的陳列內容,進一步增強紅軍紀念場館的思想性和感召力。建立國家長征文化專項基金,設立中國長征文化藝術獎,扶持獎勵反映長征和中國革命歷史的優秀作品,編寫長征書目、劇目、曲目和電影、美術作品名錄,切實保護和有效傳播已有的長征經典作品,動員和激勵新一代文藝工作者繼續講好長征故事,繁榮長征文化。
(三)通過貼近青少年的新方式、新途徑、新手段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開展同輩教育,借助大中學生骨干班、網宣員培訓班等活動,培養革命傳統教育的熱心分子、骨干分子,形成“核心+骨干+一般”的梯次化輻射帶動,通過對話、宣講等方式開展形象生動的教育,增強青少年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理論灌輸的說服力、感染力。堅持用唯物史觀反擊歷史虛無主義,注重運用微信、微博、微視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在網絡輿論上積極引導,在視頻動漫上積極創作,在電玩手游上積極開發,寓教于樂,潛移默化,使青少年在參與活動中受到紅色文化的陶冶啟迪。
(四)設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將每年10月22日作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以偉大的長征精神凝聚民心士氣,激勵和鼓舞全國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繼續奮勇前進。建議在今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宣布設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確保每年長征紀念日前后,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緬懷紀念活動,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五)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博物館。目前在長征沿線遺址舊址建立的紅軍紀念館,雖數量眾多,但均為局部微觀。無論是完整展示長征歷史,還是統一珍藏紅軍文物,都亟須建立一座能夠全面、系統、準確反映長征完整歷程的博物館。考慮紅軍部隊的編成結構特別是延安作為長征勝利的“落腳點”和中國革命新的“出發點”,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建議在現有的延安革命紀念館的基礎上,對原館進行空間擴建、內容拓展,增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博物館,尤其是運用現代聲光影像技術再現長征之險途、紅軍之壯烈、革命勝利之來之不易,讓子孫后代永遠不忘革命歷史,堅定不移跟著黨繼續前行。
(六)創建國家級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網站”(簡稱“長征網”)。抓住今明兩年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和建軍90周年的大好時機,整合全國的紅色資源,創建權威的長征網站,把研究長征的理論成果、反映長征的文藝作品統一放到網上集中展示,把以長征遺址舊址為重點的紅色旅游線路統一放到網上介紹推薦,建成一座集歷史、文化、旅游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容量巨大的網上“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博物館”。
(七)將遵義市列為以弘揚長征精神、傳播紅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立中國遵義干部學院。紅軍途經遵義時間長,戰斗足跡廣(遍布轄區14個縣、市),發生的重大事件多,歷史地位顯赫突出,建議將遵義市列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著重弘揚長征精神和紅色文化。建議參照井岡山、延安的辦學模式,探索建立中國遵義干部學院,依托本地區長征遺址舊址開設多個課堂,走多渠道現場教學的新路子,將遵義會議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婁山關戰斗遺址、茍壩會議會址等作為紅色傳承教育的配套實訓基地,從而形成與其他干部學院各具特色、互為補充的黨員領導干部教育培訓的大格局。
編輯:薛鑫
關鍵詞:長征遺址舊址教育功能 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 長征勝利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