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國考為何突出“以德為先”
2017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招考網上報名已經結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更加突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不僅僅以考試分數決定是否用人,而要把考試和考察結合起來,通過考察全面了解報考人員的政治品德等相關情況。
每年的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招考(簡稱“國考”),從報名之初就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前些年社會對國考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一年比一年激烈的競爭度,以及哪些是萬人競逐的熱門崗位,哪些是無人問津的冷門,冷熱之間反映了不同領域、門類公務員崗位的不同狀況。最近幾年,特別是十八大后中央強力反腐、整飭吏治以來,公務員的薪酬和福利待遇進一步規范,不合規、不合法的收入及相關利益受到遏制,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普遍看法,認為公務員的“油水”少了,工作壓力更大了,公務員職業不再像以前那樣吃香了。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開始關心,國考及公務員考試是不是出現了逐年降溫之勢,今后國考還能不能招錄到最優秀的人才,等等。
近幾年國考報名人數、通過資格審查人數等顯示,國考并未出現明顯降溫之勢,但也沒有持續呈現前些年那種“炙手可熱”的激烈競爭態勢,足見中央強力反腐、整飭吏治收到了顯著成效,同時也表明,社會上對公務員職業的認識更趨理性和客觀,更加看重公務員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為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本質特征。而正是這個本質特征,決定了公務員職業不能唯利是圖,不能絕對市場化、一切向錢看,而必須要有自覺的服務意識和高度的奉獻精神,決定了公務員除享受法律和政策規定的薪酬與福利待遇,不能利用職務職權謀取任何私利。從這個意義上說,2017年國考更加突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就是更加突出公務員的服務意識、奉獻精神,突出遵紀守法、廉潔從政、堅定理想信念、站穩政治立場等政治品德。
中國歷史典籍中原本只有“才德兼備”之說,雖然強調兼備,但把“才”排在“德”之前,似有“以才為先”的意思。后來我們使用“德才兼備”的說法,突出了“德”相較于“才”的平等地位。現在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鮮明突出了“德”的重要性、先導性。這是因為,公務員和領導干部出的問題,大多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無才”固然可能耽誤事或犯錯誤,“無德”則更可能誤大事、釀大禍,尤其是那種“有才無德”之人,往往越是“有才”,越會擴大因“無德”而犯下的罪錯。
據介紹,2017年國考更加重視基層,省以上機關招考的職位,除特殊情況外全部要求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中直機構市地級以下職位專門安排15%的比例,用于定向招錄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員等;對艱苦邊遠地區特別是縣以下的一些職位,在學歷、專業限制、工作經歷等方面適當放寬。這些突出基層導向、“艱苦導向”的舉措,就是為了在公務員招錄中突出“服務導向”、道德導向,突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
總之,國考更加突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不是要進行程式化的道德說教,或簡單、片面地抬高“德”的地位,也不是將道德因素無限擴張、越位侵犯到其他所有領域的泛道德化,而是針對公務員職業的特殊性,對公務員思想意識、道德觀念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嚴格的要求,同時通過招考、錄用等環節的相關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保證對公務員的高標準、嚴要求能夠執行落地。按照這樣的標準和要求,建成一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公務員隊伍,是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經濟社會發展之幸,更是國家和人民之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公務員 突出 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