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 釋疑
為何救援時間長達100多個小時
由于采用挖坑掘進的方式進行救援,造成救援現場的救援面擴大。由于現場土質十分松軟,因此救援面積一再擴大。據參與救援的保定直隸救援隊隊長王小冬表示,現場曾經出現過3次塌方危險,在救援第二天,已經威脅到救援人員生命安全,所以救援進度一度放緩,再次擴大救援面減小塌方危險,并采取沉管挖掘的救援方式,用護壁管阻擋周圍存在塌方威脅的土壤。
而據救援人員介紹,在挖掘到最后階段,由于井底地質復雜,特別是由機械挖掘改為人工挖掘,井底出現缺氧情況,現場塌方危險不斷,因此挖掘速度減緩。
救援方法有問題嗎?
目前國內外通行的井下救援方法分為以下幾種,1、通過繩索深入井下,讓被困者自行順繩索爬升。2、由救援人員身綁繩索,倒懸下井,將受困者拉升上井。3、在與被困者所處井的平行方向,打一個同樣深度的井,在被困人員所困深度,橫向打通至被困者位置,再將受困者救出。4、采用深井救援器,對井下人員進行施救。但深井救援器對場地要求相對苛刻。
中國地質大學技術工程學院馬孝春副教授從理論上分析了兒童落井事件的救援方案,一般情況,救援的先期處理應是第一時間與落井孩子取得聯系,在保持通話的基礎上,持續輸送氧氣、照明,并安慰情緒、輸送食物。同時盡量避免對井體結構的干擾,或物體掉落。專家表示,由于井口過于狹小,成年人無法進洞,而且上述四種救援方法的前提是必須確認受困者的具體位置和身體狀況,但此次救援都沒有探查到被困者的確切受困信息,所以只能進行挖坑掘進的方式進行救援。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