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今年的“雙十一”瘋狂購物已經過去,然而,狂歡之后的“后遺癥”卻逐漸開始凸顯。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雙十一”的品牌影響力從天貓拓展至全電商、從線上擴充至線下,顯示了巨大的內需,釋放了消費紅利,其帶動的整個消費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然而繁榮背后有著五大隱憂,專家建議,如果在“雙十一”網購中遇到了問題,可以通過四步進行處理。 揚子晚報記者 李沖
“雙十一”背后有五大隱憂
快遞“爆倉”依然嚴峻
今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達到了1207億元,這是繼2015年912億元,2014年571億元,天貓在“雙十一”第八個年頭再次刷新全球零售史新紀錄。同時,今年“雙十一”深度進入“移動領域”,PC端被取代,物流快遞進入數據化、科技化時代。
然而,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提出了“雙十一”背后的五大隱憂:第一,刷單背后虛假繁榮,很多商家會雇人“炒信”,虛構交易信息和評價內容,給消費者造成銷量和評價佳的假象;第二,雖然今年各電商在物流快遞方面加大投入,并且把高科技運用到物流快遞,但是幾乎每家快遞公司單日處理量均已超過各自歷史峰值,快遞行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包裹量、嚴格的短時處理能力,爆倉仍會是一大嚴峻問題;第三,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雙十一”產生的高交易額并不能代表當天的真實消費,其中還包含了消費者前期累積的消費,這類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可稱為“偽需求消費”,因此所有的需求在“雙十一”這天集中爆發也未必是件好事;第四,對于中小電商、賣家而言,一旦他們對備貨、消費需求預計不準確的話,勢必導致貨物囤積,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因此,“雙十一”對他們而言是生死戰,而不一定是最佳促銷時機;第五,“雙十一”在經歷了八年之后存在創新乏力、透支消費、增速放緩等問題。受電商交易規模增大和消費疲軟影響,傳統電商將逐漸遠離高增速時代,未來“雙十一”如何維持高速發展受到各界關注。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