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死”不起 幾億資產變廢銅爛鐵
截至8月末,寧夏共有145家規模以上企業停產,比7月末增加16家,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11.9%,累計凈減少工業產值40多億元;467家企業產值同比下降,減產面達38.3%,累計凈減少產值217億余元,工業經濟形勢嚴峻。
當前初級工業品生產成本和價格長期倒掛,利潤大幅下滑。寧夏原材料工業在工業中所占比重較高,從反映市場需求的工業品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看,已分別連續54個月和53個月下降。未來停產、減產企業的日子可能仍然非常難過。
多數以初級和原材料產品為主、缺乏科技創新能力、增長后勁嚴重不足的企業,面臨市場低迷、生產過剩的局面,不僅是外部需求不足,而且自身發展滯后。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被優勢企業兼并重組也是一條出路。但如果直接破產,幾個億的資產有可能變成一堆廢銅爛鐵,實在是“死”不起。
寧夏一家鋼企的董事長說,五年前企業就開始轉型,試圖從過去傳統的工業生產企業轉為服務型企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我們轉型符合國家提倡的方向,但也沒有走出困境。”該負責人坦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當前傳統行業產能大多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多數特困企業處于迷茫狀態,維持不了現有產業。另外,即便有資金投向新的產業,也找不到新的方向,在轉型過程中步履蹣跚,這是特困企業當前最頭疼的問題。
“我們也不愿意就這么僵著,但在冶金行業做了20年了,產業微調還可以,完全轉型去做別的產業確實困難。”寧夏一家冶煉公司的總經理李峰說。
因為走不出僵局,這家冶煉公司受市場影響停產已兩年多,目前只留有幾個人看廠。“即便如此,光工人工資、水電費每年也得五六十萬元開支。但沒有辦法,設備放著還值點錢,一拆掉就成廢品了。”李峰說,他們希望有企業來兼并,只要條件不太差,哪怕自己承擔部分費用都可以,這樣“不死不活”不是辦法。
另外,一些特困企業受輿論影響,對退出持謹慎態度,市場化退出存在兩方面的障礙:一是部分企業主觀上認識不足,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行業預期不明的情況下,還有部分企業想再熬一熬,并不認為自己到了非要退市不可的地步,實施重組或退出的意愿不強;二是部分企業客觀上歷史包袱過重,各方利益難以協調,加大了重組或破產的成本,導致企業退市困難重重。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