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小雪時節民間重飲食進補 流行吃栗子、核桃等物
“小雪”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進入該節氣,中國部分地區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小雪到來,天氣更加寒冷,民間開始重視冬季進補。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表示,在時間上來說,這個節氣是過渡性的,民俗并不多,“吃糍粑、腌臘肉則是局部地區的習俗,并不是全國性的”。
資料圖:小雪前夕,11月21日,北京迎今冬首場降雪。雪后的紫禁城一片銀裝素裹。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資料圖:小雪節氣到來前,北京迎來首場降雪。市民全副武裝迎接周一早高峰。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二十四節氣解》中則記載道:“雨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農諺有云:“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小雪是第20個節氣。按老年間的說法,它算秋天的尾巴、冬天的開始。在傳統的農耕社會中,小雪到來后沒什么農活了,人們的生活比較悠閑,北方大部分地區開始‘貓冬’。”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輔助寫劉一達介紹道。
在這種情況下,休閑娛樂成為小雪前后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劉一達介紹,舊日,老北京人喜歡玩“冬蟲”,即開始斗蛐蛐、蟋蟀,“天氣比較晴好的時候,還能看到有人放風箏、抖空竹,大人孩子都會參與其中”。
“除此之外,以前老北京還有‘占雪’習俗。如果小雪不下雪,農民會舉行儀式祈求下雪,希望來年收成好;城里的皮貨商們則會聚集在一起飲酒,等到夜里剛交子時,沖西北方向燒香磕頭,希望天氣變冷,衣服暢銷。”劉一達笑稱。
按照古代的節氣劃分方式,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意指小雪時節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在寒冷的時節,人們也比較重視飲食進補。
“過去民間很重視冬季進補。小雪來臨,冬天的一些節令食品基本已普遍上市。”劉一達說,天氣寒冷,適宜溫補,人們大多會選擇吃羊肉、牛肉等食物,“還有栗子、核桃等一些零食,都是往日小雪前后比較流行的食品”。
此外,同樣受到氣候的影響,小雪以后天氣變得更加干燥,正是腌制、加工臘肉的好時候,民間曾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肉類用這種傳統方法處理后儲備起來。
“在南方部分地區,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大概也在小雪前后。”高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像腌臘肉、吃糍粑這種習俗,只是局部地區,并不是全國性的。(上官云)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小雪 時節 民間 飲食進補 栗子 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