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思政課不好上,怎么破?
“思政課不好上!”這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的共識。
不僅是思政課,“很多思想政治理論的宣傳,甚至學術會議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北京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明國說,“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卻在下面交頭接耳,或玩手機、看其他書。”
“移動互聯技術讓海量信息無孔不入,迅速占領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思政課上涉及的不少知識可以從很多渠道方便地獲得,易得就會不珍惜。”“思政課知識體系是橫向的,學生早聽可以晚聽也可以,所以學生會覺得不聽也可。”“老師照本宣科、嘩眾取寵、隨意解讀、只重形式”……這些是教師和專家們總結出的當前高校思政課“不少上”和“上不好”的原因。
那么,思政課不好上,怎么破?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走訪北京的高校時發現,不少思政課老師已經在破解這個難題上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
老師要學會“放低身段”
“有一次,我給學生上‘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從學生的表情中我就看出他們的排斥。”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馮秀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采訪時說。
“大學生心里藏著兩‘奇’,一個是‘好奇’、一個是‘獵奇’。”張明國說,這是大學生正常的心理特征,當前自媒體上的很多信息正好符合了大學生的“好奇”和“獵奇”心理,如果思政課老師都“板起面孔”的話,再科學的知識、再完美的理論、再重要的思想也無法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
“親其師而后才能信其道。”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思政課教研部主任魏啟晉說,為此,很多思政課老師試著在教學形式上進行突破。
魏啟晉介紹說,學校有一位思政課老師,結合思政課內容和大學生的實踐活動,設計出了與思政課內容相關的桌游,并在學生中組織了桌游比賽,不僅大大增強了學生們對思政課的興趣,也激發了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熱情。
“我們學校每個思政課老師都會熟練地使用視頻編輯、剪輯的技術,”魏啟晉說。因為思政課老師并不是總能找到現成的視頻資料,而且每個老師對視頻的使用也各有差別。
與其漫天找現成的資料,不如自己動手。“比如在講到‘為人民服務’的時候”,魏啟晉老師舉例,老師們就找來電影《張思德》的資料,自己動手剪輯相關視頻放給學生們看。
在講到馬克思主義是為大多數人求解放的理論時,魏啟晉發現,《國際歌》最能直觀地詮釋這種精神,于是就唱給學生聽。“很多學生課后曬朋友圈,說‘我們的政治課很歡樂’”。
其實,問題的關鍵并不是這些形式上的變化,而是教師心態的變化。“老師要學會放低身段。”魏啟晉說。
思政課老師還要“做個導演”
雖然教學形式的豐富多樣非常重要,“但注意教學的基本技能只是初級階段,真正的高手是‘無招勝有招’。”馮秀軍教授說。
在魏啟晉看來,“要想上好思政課,還要能當好‘導演’。”
魏啟晉所說的“導演”,其實就是對教學的設計。每個學期開始,他都會在學生中做一個調查,讓學生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你當前最關心的個人問題”;另一個是“你當前最關心的國家社會問題”。讓學生每一類各列出三到五個問題。所有學生都進行思考并列出問題后,魏老師再把每五六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進行討論,歸納出本小組最關心的三到五個問題。之后,每個小組把自己關心的問題列到黑板上,并講出關注的理由,然后全班進行討論,最終得出全班最關注的五到六個問題。
“這些問題就成了今后課堂教學的重點。”魏啟晉說,他還會讓每個組認領一個問題,讓同學分別收集資料,最終在課堂上呈現。這樣做,學生既能參與到課堂中,前期的思考和討論也會引發學生對思政課所學內容的研究興趣。
幾乎每個受歡迎的思政課教師都是教學設計的能手。“沒有設計的課堂,就是一攤爛泥。”馮秀軍說。
馮秀軍打了個比方,思政課老師和學生就像獵人捕小鳥,小鳥在遠遠的另一方,獵人會一路上撒面包屑、小米、小蟲子,最終把學生引到網子里。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面包屑、小蟲子、小米一定是有路線的,而這個路線由獵人來設計,要指向最終的那個網子。“把學生們激活了不是關鍵,撒的出去還要收得回來。最終實現的是老師引導著學生走,而不是老師追著學生走。”
優秀思政課老師的成功秘笈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好的思政課老師、上好一節思政課,僅僅做“導演”肯定是不夠的。一個老師如果研究不到位,那么就只能是個教書匠。
一位專家曾這樣說過,“說不清楚的就是想不清楚的”,所以,幾乎每一個優秀的思政課老師都有一個特點:他們首先是一個好的研究者。
魏啟晉酷愛讀書,個人藏書近7000冊,“讀原著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基本功。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體現了科學精神,是常讀常新的書。只有讀進去了、讀明白了,才能真正理解,上課才能自信自如,深入淺出”。
“把書讀薄”是不少優秀思政課老師的成功秘笈。
“我現在每節課只講一個概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高寧說。不過,這一個概念可能會講一個半小時,甚至更長。因為,一個概念能成為一系列知識的鑰匙,老師可以拿著一把鑰匙帶領學生打開一扇扇大門。
提煉和濃縮幾乎成了不少思政課老師的“試金石”。
除了本科生之外,張明國也要給研究生上課。因為研究生思政課的課時要少很多,所以在給研究生上課時,張教授會發給每個同學十幾張表格,“這些表格幾乎濃縮了教材中的所有知識。”張明國說,對于理工科的學生來說,理科思維使得他們理解文科教材有些困難,再加上課時不足,張明國便把整本教材的知識點濃縮進表格,然后把教材歸納為幾個專題,用專題的方式跟學生進行研究和探討。
不少人覺得高校思政課之所以不好上,是因為現在這些學生自我意識強,對社會、國家關注不足。“其實這是對這一代學生的誤解。”高寧說。
跟以往大學生不同,這些孩子是在中國發展最順、最快的時候出生和長大的,他們對國家和社會有著發自內心的自信和熱愛。“所以,他們有很強的責任感,不僅關注自己的成長,同樣關注國家和社會。”高寧說,上好思政課,不僅是在給這些孩子傳授正確的知識和觀點,同時也是這一代年輕人自身成長的需求。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思政 政課 老師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