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誰說《長城》歸來不看張
中國電影往往有一個巨大的悖論:票房節節攀高,罵聲續續不絕。張藝謀的新片 《長城》 不幸(抑或幸運)地踏上了悖論的節奏。網上不乏各種負面評述,但光是豆瓣觀影人數已經有好幾十萬,調侃的段子和學術性的評論都有。然而張藝謀還是贏得了足夠多人的關注。很多時候發言的并不比沉默而欣賞的大多數正確。那我們就從吐糟最多的“因循守舊”和“形大于意”的評語切入,來看看 《長城》 和張藝謀的價值到底在哪里。
首先,運用各種成熟元素,合理安排類型模式,這不僅是導演的能力和眼界,更是資本和市場的要求。 《長城》 定位就是商業大片,同時承載文化輸出的重任,雖然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所謂“差評”上提到的儀仗隊感、人海戰術,這在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中早有過; 大色調調度和渲染,也一直是張藝謀的個人標簽,從《紅高粱》 一直延續到 《英雄》; 那首悲涼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配合孔明燈高放,更是融合了 《大紅燈籠高高掛》 的意象和 《三槍拍案驚奇》 的西部粗獷奇俊風格,美感有致。商業大片,從來都是賞心悅目第一位,很少是藝術創新和探索的急先鋒。它就是為了讓你買票進電影院,接受一次視聽盛宴,然后就像張導自己說的“可能最后被記住的只是其中一個片段”(大意),所以無論是影評中提到的鹿晗的深情回眸,還是景甜的縱身一跳,抑或是達蒙躍馬飛箭之灑脫,足矣。
所以大場面調度、大色塊運用、西域風情以及類似燈籠、戰鼓等元素,是被觀眾認可,能激奮人心,也是指向商業成功的元素。當然,濫用、無節制地照搬,肯定是二流導演所為。張藝謀的 《長城》 拋去這些外在形式,它的“意”或者韻味在哪里?這必須要從個人和歷史兩方面來看。2002年 《英雄》 伊始,張藝謀就已華麗轉身到商業大片路數上,他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要以好萊塢為準繩,趕超商業制作水準只是時間問題。還記否,當年 《英雄》也是爭議四起,21世紀初的輿論還接受不了一個藝術片導演、國際三大電影節的??驮趺纯梢匀绱恕懊乃住?怎么可以跟風李安 《臥虎藏龍》,用武俠片來宣揚“霸權天下”與“兼愛非攻”?但今天看來, 《英雄》 的意義恐怕遠在故事和理念之外,是張藝謀制作的第一部中國大片。在他的引領下,中國電影第一次用好萊塢的策劃、運作、企宣和發行放映來運作。由此才開啟了所謂“大片時代”,才有之后的國際合作、特效運用、專業團隊開發,甚至各大院線的興起和多銀幕的潮流,都是從 《英雄》 發軔。隨后張一直在探索,從武俠三部曲的 《十面埋伏》 與 《滿城盡帶黃金甲》,到聚焦戰爭和人性的 《金陵十三釵》,再到這一部 《長城》,脈絡再清晰不過。張藝謀始終關注的是國際合作、大片標準和全球認知,雖然這條路根本不可能在十年里一蹴而就。
某些人評電影“因循守舊”和“形大于意”,細思之下,未免有些簡單粗暴,或者說對于“完美電影風暴”的期待過高。《長城》 的故事有人批評單薄,其實是傳奇影業CEO的點子; 《長城》 的3D特效的確制作精良,這也是喬治·盧卡斯的特效公司的主導和道具特效公司(也是 《魔戒》 御用公司)的貢獻; 《長城》 有那么多明星擔當,也是沖著張藝謀和國際團隊而來。這是一部打上鮮明國際化標志的電影,它的影響力不單單看國內。
美國著名電影評述網站IMDB已有網友開始評論該片。雖然有批評內容空洞者,但也有人驚嘆其高度的國際化和悅目的視覺效果。針對明年2月北美首映,也許會有更好的國際版本來彌補現在故事和人物的不足。但是通俗直接,向來都是走向大眾的最有效手段,特別是對中國不太了解的外國觀眾。關注疾苦和普通人的中國式紀錄片暫時無法引起西方多數觀眾的關注,需要更好的故事包裝; 賈樟柯式的地域情懷和呈現中國發展現狀的電影,多在各大電影節熠熠閃光; 其他青春、懸疑或黑色幽默片都太“中國化”,很難走向國際。在觀眾對功夫片審美疲勞的2016年,用一部融合魔幻、武俠、中國元素和精神的大片來重述中國故事,是合時宜的,也是用心的。所謂國際化和軟實力輸出,是需要一步步探索的。
所以在這其中,張藝謀所堅持的“國際化,中國情”,是這么多年來他對于中國電影最大的貢獻。 《英雄》 已經讓張藝謀變成了向商業導演轉向的可能,而2008奧運會開閉幕式和G20杭州峰會等的文藝表演,張藝謀在執導中運用了中國元素、中國情結去重現傳統而具有內涵的精彩。他在電影 《長城》 中希望表達的內質就是中西碰撞、文化突破,最典型的象征意義就是長城。西方人眼里,或許長城從來都是防御性、封閉和自我限制的文化表征,但是張藝謀將長城打開了,再也不是“長煙落日孤城閉”。影片先以饕餮攻陷的形式被動打開長城,然后以中西合作的模式來將長城變得開放和容納,這就是不同之處,也是需要傳遞給西方觀眾的。
當年 《變形金剛4》 在中國遠比美國賣得好,我認識的美國人都在哀嘆美國大片江河日下之時,它卻在中國受到追捧,里面的美國價值觀一樣得到了呈現?!皦镩_花墻外香”,很多時候也是電影推廣的國際策略。 《長城》 也許也是這樣,畢竟電影面對的是希望更多了解中國、知曉中國文化的人,而不僅僅是對各種中國文化編碼熟稔在心的資深影迷和專家。所以,明年2月 《長城》 北美公映會后,將是這部影片品質和口碑見分曉的時候。
(作者為旅美青年電影學者、影評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長城 張藝謀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