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北京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啃“硬骨頭”出“真主意”
城市副中心
頂層設計是關鍵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時,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要求,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按照市委下達的《北京市政協2016年協商工作計劃》,北京市政協辦公廳、經濟委員會、城建環保委員會、教文衛體委員會和通州區政協五部門成立了聯合調研組,圍繞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開展專題調研,聚焦未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規劃建設、產業布局、公共服務、政策法規、體制機制等一系列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通過議政性主席會議協商,提出意見建議,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建言獻策。
市政協領導高度重視本次調研工作。聯合調研組先后制定了工作方案,列出具體時間進度表,先后赴市規劃委、通州區進行視察、座談,分別就規劃建設、產業布局、公共服務、行政辦公區建設和體制機制等問題,組織委員、專家學者進行多次座談研討,參與的委員和專家達400余人次。
通過調研、座談,調研組認為,雖然通州已經具備承擔北京行政副中心發展建設的基礎條件,但依然存在人口基數龐大,產業和居住區不均衡,潮汐交通壓力巨大等一系列問題。公共服務設施發展水平較低、新城建設品質不高,按照行政副中心的標準,“達標”還有一段路要走。對此,委員們提出六個方面,28條建議。
做好頂層設計是關鍵,委員們認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非一區、一市的任務,必須站在更大區域范圍內,盡快做出整體部署和規劃。同時,要落實“多規融合”工作,推進建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堅決遏制城區“攤大餅”的蔓延方式,合理預留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彈性空間,嚴格把控規劃建設規模。
“城市副中心要建成創新之城,引入新的發展理念”,“要多在立體空間上做文章”,“防洪、應急設施要提前規劃、有序實施”……面對一個全新的城市副中心,委員們集思廣益,將新城建設的目標聚焦在“高效”、“安全”、“創新”上,并將綠色、低碳、集約開發的理念寫進意見建議中。
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處于橋頭堡的位置,如何更加積極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委員們建議,在中央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下成立副中心建設工作組,全面領導副中心建設工作;北京市成立副中心建設專門機構,具體負責總體規劃布局、核心區功能疏解、組織實施建設和監管工作以及向中央有關部門爭取政策支持,并明確一名市級領導專門負責協調;通州區主要負責摸清轄區底數,管控好低端產業、違章建設和城鄉結合部的亂象。
治堵
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
北京市政協將“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加快治理交通擁堵”作為2016年的重點協商議題之一。
2016年10月,在市政協、市委統戰部聯合召開政協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八次議政會上。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圍繞“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加快治理交通擁堵”議題發表真知灼見。
委員們認為,解決機動車使用強度的抓手不僅是如何采取高強度的政策進行調控,更應精準引導民眾自發自愿地選擇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沒有民眾的參與,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就無法落到實處。
“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不是一個部門能主導的。市交通委、市交管局雖然首當其沖,但很多市政府部門、區政府部門以及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的作為都直接影響最后效果。”市政協委員朱良這樣認為。他還建議,市委、市政府高層成立交通政策協調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政府各部門和立法、司法機關,針對每一項重要交通政策的目標,在立法許可、行政措施、執法監督、司法保障等所有方面都出臺完整的配套政策。
來自民盟北京市委的李萌則指出,“最后一公里”是我們公共交通系統的關鍵短板,因此,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一定要從解決“最后一公里”入手。他建議積極推動信息化、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應用樁鎖和智能鎖雙系統運轉,對北京市現有公共自行車系統進行改造升級。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政協 北京兩會 人民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