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傳統銀行的日子為啥不太好過了 眾多網點是撤是存?
前期回顧
在金融業大變革和互聯網新挑戰面前,傳統銀行經受著嚴峻考驗。近期,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傳統銀行還好嗎”,全面調研銀行支付業務、人才狀況、網點運營和大數據技術運用的現狀,挖痛點、找差距,探討銀行業的未來出路。
其中,2016年12月5日刊發《銀行,為啥跑不過支付寶們?》、12月12日刊發《銀行為啥留不住人了?》,在金融業和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與熱議。今天,我們刊發該組系列的最后一期報道,希望能從另一個角度給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編者
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前過得很滋潤的傳統銀行原有發展模式受到挑戰,盈利能力大為削弱,這在最近一年表現得尤為明顯。跨入2017年,銀行在哪些方面遇到了“坎”?未來銀行業的優勢和劣勢是什么?新的市場機遇多不多?銀行還能重返原先的好日子嗎?請看本報記者深入多家銀行開展的調查。
現在還需要銀行網點嗎?
一個柜員人均年成本約10萬元,一臺價格稍高的智能設備也在10萬元左右。智能銀行服務能力提升80%,工作人員數量卻減少10%,不僅成本和出錯率降低,客戶體驗也會更好
遍布大街小巷的營業網點曾經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根本,哪家銀行在鬧市區開設的網點多,就顯示哪家更有實力。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業務從網點搬到電腦、手機上,加上實體網點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拖了銀行盈利能力的后腿。不少人提出疑問:“有了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后,我一年到頭去不了幾次網點,現在還需要銀行網點嗎?”
有關銀行網點“是撤是留還是增”的爭論,折射了銀行業變革與轉型的緊迫感。
過去,銀行網點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柜面,很多基本業務都由柜員來完成。因為業務量大,柜員的主要精力局限于柜面辦理業務,不能及時了解客戶深層次的需求,很難提供專業的理財咨詢,服務質量不高。
“今后,銀行網點的一大趨勢就是輕型化、智能化,實現‘瘦身’。”工商銀行渠道管理部副總經理張屾說,以工行一些支行為例,目前智能銀行柜臺交易量大約比傳統網點降低25%。一方面能減少人力需求,網點工作人員的總量比普通網點減少10%左右;另一方面釋放出的人力可用于現場服務、營銷和咨詢,給客戶帶來更優質體驗。據測算,智能銀行的服務供給能力較普通網點可提升80%以上。這樣一來,網點所需的物理面積可能減少,但提供服務的能力在提高,不僅成本降低,客戶到銀行網點辦業務的感受也會更好。
編輯:梁霄
關鍵詞:傳統 銀行 日子 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