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吉林農民將玉米換“作”土豆 1坰地純掙1.5萬元
種糧也種花,多品種謀劃高利潤
“兩棟大棚領了3982元的補助。如今,惠農政策沒的說。”快過年了,又領到一筆不小的錢,劉中杰一家挺高興。
“咱這薄啦地兒,就適合種花生。”老劉也沒咋琢磨,去年開春種完水田,又開始種旱田。不過受旱情影響,他家的3坰地花生質量不咋好,也沒賣出太好的價錢。“不掙錢也沒賠錢,比種玉米強。”老劉挺知足。
“去年開春種地,就聽老師說,全年降水和往年相當,但是有推遲。真準。”劉中杰談到去年在農業技術推廣學校的培訓經歷,想著今年開春再聯系農技老師學習。
老劉家的旱田處于半山坡,周邊沒有水源,種花生也是“靠天給收成”,下場雨等于澆一遍肥。“咱農民愿意投入,有了灌溉保證,不就有了收成嘛。”但苦于旱田周邊條件實在惡劣,他至今沒找到水源。
“不種玉米,少包地,得走高端、高利潤的路子。”孫守峰是種地能人,有頭腦。如今,他簽訂了種植觀賞菊花的單子,直接出口。
“1坰地上能扣7棟大棚,種菊花純收入20多萬,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孫守峰說,今年打算種15坰地菊花,另外再租地種點兒利潤可觀的藥材。
“對于普通農戶,種地頂不上打工。大伙也都在琢磨這地種不種,該咋種。”孫守峰說,可他得帶著合作社闖路子,“我先試試看,行了再讓社員們上。”
去年一年,種糧大縣前郭縣發力調整種植結構,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483萬畝。其中,玉米293萬畝、水稻110萬畝、雜糧雜豆24.5萬畝、瓜菜等經濟作物50萬畝,形成了南部優質玉米、中部優質水稻、北部棚膜瓜菜、西部雜糧雜豆四大農作物種植格局。與此同時,還打造了一些特色鄉鎮。例如,八郎、長山等鄉鎮,棚膜瓜菜成為農民增收的渠道。“全縣棚膜瓜菜去年上半年實現產值0.9億元,同比增長11%。”趙士英說。(記者 祝大偉)
編輯:梁霄
關鍵詞:吉林 農民 玉米 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