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空巢青年”觸及了怎樣的社會痛點
除了備受關注的“空巢老人”之外,“空巢青年”一詞近年也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與“空巢老人”的被動獨居不同,“空巢青年”大多指是主動選擇獨居并且單身的年輕人——他們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還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有專家指出,“空巢青年”的產生其實和社會經濟發展有關。(1月22日《柳州晚報》)
空巢是一種狀態,簡單來說就是獨居與獨處。因而,“空巢”也不僅是老人們的專利,年輕人同樣無以幸免。一直以來,公眾所關注的大多是“空巢老人”,對這個弱勢群體的著墨較多,不過,對于青年人的“空巢現象”,卻并沒有完全納入公共視野。當“空巢青年”的議題被提及和觸及之時,很多人都會感到新鮮而驚詫,甚至將其視之為偽命題。
表面上看,“空巢“是一種居住和生存狀態,其實更是一種精神和生活態度。一項報告顯示,“空巢青年”普遍比普通青年感覺到更孤獨。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出租房里上網、玩手機和一個人吃飯。跟“空巢老人”一樣,“空巢青年”除了身單影只外,孤獨與寂寞已成為一種常態。沒有人與他們說話,自己也不愿意找人溝通,把一切都埋在內心深處,無論是歡樂還是痛苦,既無法及時得到分享,也無法有效進行交流與溝通,他們如同生活在真空中一樣,盡管處于繁華的世界,卻與這個世界隔離得很遠。
不過,從整體上來看,“空巢之痛”并不是某個群體特有的現象,其實早已成為一個社會共性問題。“空巢”的本質是精神的荒蕪,思想的貧瘠,無論是巨大的生活壓力,還是繁重的心理負擔,把自己掩蓋起來而缺乏主動交流,讓每個人都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才是當代人最痛苦之處。結果,物質上的獲得越來越多,精神上卻日益無助而失落,并最終有了“我究竟是誰,這奮斗的目的又是什么”之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空巢青年 精神 痛點 空巢 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