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盛松成:央行數字貨幣漸行漸近不僅為了取代現金
■應對私人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的沖擊
■從多個方面倒逼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自2009年比特幣問世以來,各種形式的私人數字貨幣發展極為迅速,國際金融機構和技術公司都紛紛投入數字貨幣的研發,并已取得一定進展。在這一背景下,主要經濟體貨幣當局紛紛開始研究央行數字貨幣,我國也不例外。
我們為何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僅僅是為了取代現金嗎?僅僅是為了節約現金印制成本嗎?顯然不是。因為現金的使用比例已逐年下降,替代現金的各種電子貨幣逐年增長,而研究和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是巨大的,各國央行都不可能單單為了取代現金而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新近一段時間,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多種私人數字貨幣大量出現、發展迅速、影響極大。世界上不少經濟金融學家,包括中央銀行家,都受到了極大沖擊,甚至有人誤認為私人數字貨幣有可能取代主權貨幣。筆者早在2013年底就明確指出,虛擬貨幣(包括私人數字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不可能取代主權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虛擬貨幣的非貨幣本質才逐漸被人們認識。
私人數字貨幣使用了一系列新的技術,這些技術對金融體系的滲透力極強,甚至對現代經濟金融運行帶來沖擊。所以,為了維護貨幣體系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貨幣當局也必須使用同等甚至更先進的技術和設計來研究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如果任由私人數字貨幣無序發展,這將對貨幣當局政策調控和經濟金融體系帶來嚴重沖擊。
第一,私人數字貨幣分流、替代了一部分主權貨幣的使用,貨幣政策有效性將被削弱、傳導機制將被扭曲;第二,私人數字貨幣價值波動大,對金融穩定帶來威脅;第三,私人數字貨幣供應量相對固定,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以比特幣為例,系統設定的供應量上限與不斷擴大的社會生產和商品流通之間存在矛盾。若其被廣泛使用,這將造成通貨緊縮,抑制經濟發展;第四,私人數字貨幣欠缺了中央調節機制,很難契合現代貨幣體系穩定的訴求;第五,私人數字貨幣給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以及資本管控帶來了挑戰;第六,私人數字貨幣增加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難度。
因此,為了應對私人數字貨幣快速發展對貨幣主權、貨幣政策、金融風險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沖擊,貨幣當局清楚地認識到,國家應盡早開始研究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未來的央行數字貨幣應在國家信用的支持下,不斷滿足社會對貨幣使用技術的要求,成為被廣泛認可的結算支付方式,這樣貨幣當局才能擴大主權貨幣的使用,減少私人數字貨幣對貨幣體系以及整個金融體系的沖擊。
品類繁多的私人數字貨幣由不同私人主體創造或者發行,是去中心化的,并且具有不同系統設定和交易方式,競爭非常激烈。相比而言,央行數字貨幣由貨幣當局發行和調控,是中心化的,這使得貨幣當局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具有天然優勢。
與此同時,區別于已有的電子形式的本位幣,安全芯片、移動支付、可信可控云計算、區塊鏈、密碼算法等技術是將來數字貨幣可能涉及的領域。所以,未來的央行數字貨幣會從多個方面倒逼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讓我國支付體系進一步完善,支付結算效率進一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數字貨幣最后可以構成大數據系統,讓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進一步提高,這將有利于貨幣政策的有效運行和傳導。
第一,央行數字貨幣有助于監管當局在必要時追蹤資金流向,從而減少洗錢、逃漏稅、逃避資本管制等行為。現有的數字貨幣技術不僅可以記錄每筆交易,還可以追蹤資金流向。與私人數字貨幣截然相反,監管當局可以采取可控匿名機制,掌握央行數字貨幣使用情況,補充現有的監測控制體系,從而增強現有制度的有效性。
第二,央行數字貨幣的信息優勢可提高貨幣指標的準確性。央行數字貨幣形成的大數據系統,不僅有利于提升貨幣流通速度的可測量度,還有利于更好地計算貨幣總量、分析貨幣結構,這將進一步豐富貨幣指標體系并提高其準確性。
第三,借助信息優勢可讓監管當局更精準、更靈活地運用政策工具,跟蹤資金的流向,進行全面監測和金融風險評估。央行數字貨幣被全社會普遍接受并使用后,整體的經濟活動的透明度會大幅度提高,監管當局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收集不同機構、不同頻率的完整、實時、真實的交易賬簿,這就可以為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提供龐大的數據基礎。
第四,央行數字貨幣技術還可以完善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只有被全社會廣泛認可的央行數字貨幣才可以把此優勢輻射到不同的金融市場參與者,進而提升不同金融市場間的資金流動性和單個金融市場的市場流動性。這將降低整個金融體系的利率水平,使利率期限結構更平滑,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更順暢。
綜上,央行數字貨幣的創新是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緊跟時代的步伐,保留貨幣主權的控制力,更好地服務于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而不僅僅是為了取代紙幣現金流通。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本文始刊于《清華金融評論》,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供職單位意見。)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盛松成 央行數字貨幣 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