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品賞詩詞,傳承文化
——“我看傳統文化大會現象”專題研討會綜述
近日,原創文化類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在中央電視臺熱播并引起廣泛關注。在第二季播出前,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名藝術理論家李心峰倡導并主持的“藝術學前沿習明納爾”系列研討活動專門以“我看傳統文化大會現象”為主題進行了專題討論。該活動采用了近年學界流行的“習明納爾”小型專題討論會形式,邀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副總監梁紅、央視科教頻道執行導演滕一紅、宋丹等“詩詞大會”創研人員與研究生院的部分研究生們及部分青年學者,共同熱議以“中國詩詞大會”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大會”現象。
“詩詞本體+中國傳統文化”
梁紅以《中國詩詞大會》為例,闡述了節目創作的緣起、過程及創作追求。她說,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大力倡導和弘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種類非常豐富,如詩歌、漢字、謎語、成語、民歌等等,那么,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電視節目中同時又能引起觀眾的興趣是節目重點考慮的問題。拿中國的詩詞為例,它是真善美的結合。詩詞內涵豐富,儒釋道具在;在每個歷史階段,還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學內涵和美學意味。它容納百川、包羅萬象,有詩人的情懷,含詞人的境界,適合中國人的表達,更是中國人依戀不舍的情愫。正是基于此,節目的策劃者才想要做一檔“詩詞本體+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創節目。
關于節目的創作追求,梁紅進行了闡述。她說,節目中除了代表著全國各個行業、不同年齡段的詩詞愛好者、既是觀眾又是選手的“百人團”外,還有點評嘉賓,他們主要是對詩詞的背景、文化含義進行簡要解讀。這樣設置的目的,不僅是對廣大的觀眾進行詩詞本身知識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對詩詞背后所具有的情懷、文化意蘊以及價值觀的宣揚,傳遞出現代社會所需的正能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高度重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并提出“讓古代經典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王圓圓在研討會上從古典文學愛好者的角度發表了對“傳統文化大會現象”的看法。她認為,漢字、詩詞、民歌、成語、謎語等都是中華民族文化最優美的體現,是人類文明中的瑰寶。《中國詩詞大會》等傳統文化類節目以競賽的形式不僅傳播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向觀眾傳遞著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她以《中國成語大會》為例,指出成語中承載的價值觀和對現代社會的意義。“比如,《中國成語大會》選擇的成語也都具有當代的價值,如‘精忠報國’‘結草銜環’‘同舟共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都體現出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
張新科博士從語言學的角度談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近期的《中國詩詞大會》和《中國民歌大會》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語言在這里不僅僅是一個交流工具,而是作為一個本體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被強調。節目“一方面是直接地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意義;另一方面,通過展現中國語言和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多樣性以及美好,讓更多的中國人熱愛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化。通過中國語言、中國文化來影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進而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來間接促進中國語言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讓詩意回歸生活
滕一紅導演從個體角度對傳統文化類綜藝節目進行了解讀。她認為,中國詩詞的美不僅喚起了人們內心對美的渴求,更對個人修養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促使人們詩意回歸生活的一種方式。詩詞大會的宋丹導演則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大會得以受到人們的歡迎,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與人們當下生活中所產生的心理和情緒的契合,使當代人焦慮的心靈從中得到撫慰;如古詩詞中有很多表達人與人、人與天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復雜關系的詩句,之所以千百年來被人們拿來傳誦,正是這些共通的東西回蕩在人們的內心中,誘發精神和心靈上的共鳴。河北師范大學的胡小滿教授從音樂學專業方面對央視傳統文化大會進行分析。他認為,拿《中國民歌大會》來說,民歌不僅是表達真善美的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人們智慧的結晶,通過與傳統節日的節點相結合,不僅給中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民歌課,還以人們最易接受的形式,使藝術回歸生活。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心峰認為,在前些年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一切向錢看一時成為很多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目的。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提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已成為時代的鮮明主題;而追求國人所特有的詩意生活,已逐漸成為一種社會風氣。此次央視推出詩詞大會等“傳統文化大會”可以說恰逢其時,并進一步推動了這樣一種風氣。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曾經是詩的國度,在追求現代化進程中,在生活逐漸富裕的過程中,國人如何尋找詩意的生活已經成為一個社會課題。他說,《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在去年春節期間于央視播出,獲得巨大成功;剛剛結束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也引起了很大反響。這不僅說明人們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種生動體現。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品賞詩詞 傳承文化 傳統文化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