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高額人情消費成農村惡俗 告別人情債啥辦法靠譜?
社會風俗出現惡化趨勢
近年來,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一直在組織老師和研究生春節期間返鄉調研,在華中、東北等10余個省,近百名80后、90后研究者們把目光投向自己家鄉。
在皖北一個普通農業型村莊,人均耕地1.5畝,老一代留守種田,以種植小麥與水稻等糧食作物為主,青壯年外出打工,打工成為很多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3年前,同屬于一個自然村、關系一般的村民隨禮標準在五六十元,關系近一些的鄰居、朋友隨禮普遍在100元,關系最近的兄弟姐妹則在五六百元。
3年來,這一標準普遍上漲了一倍左右,關系一般的村民隨禮標準被抬到100元,關系最近的兄弟姐妹達到1000元以上。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桂華對湖北秭歸農民辦酒席的名目做了梳理,2000年以后人情風俗開始變化,最近五六年尤其明顯。如今秭歸農民辦酒席的名目大致包括:娶媳婦、嫁女兒、老年人去世、蓋房子、賣房喬遷、店鋪開業、考大學、參軍、生孩子、孩子滿十歲、成年人三十六歲等,十余項之多。
據媒體報道,在重慶市巫溪縣這個典型的山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高考失利有“安慰酒”,出獄返家有“洗心革面酒”,小孩子還沒出生就有“保胎酒”,連母豬下崽也要整個酒。
桂華認為,人情自古有之,在相對靜態的傳統鄉村社會中,它是維系社會生活的基本手段。農民通過人情互動,進行情感傳遞,從而構建穩固的社會關系,滿足農民之間日常的互助需求。
“民風民俗屬于一種社會性的活動,是一種社會的產物,它有很強的自發性和社會性。”桂華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鄉村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很多延續已久的民間習俗,在當前巨變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異化”,當下不少地區日漸高漲的人情酒席風便是一例。
“我們在全國調查看到,一些地方農民競相操辦酒席,人情甚至淪為斂財手段,社會風俗出現惡化的趨勢。”桂華說,“良俗走向惡俗。”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支振鋒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農村出現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現象,甚至巧立名目大擺筵席、相互攀比大收賀禮,形成陋俗和惡習,惡性循環下去,導致農村風俗越來越差,危害甚大。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額 人情 消費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