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弘揚儒家文化實現民族復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的意見》,對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文化素養,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意見》談到了許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但最優秀、最核心、最精髓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什么?我認為應該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最核心的是仁和禮。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仁者博愛”,“以人為本”;“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指按綱常秩序來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的要求。中國是一個倫理性社會,家庭倫理對中華民族的進步有深遠的影響,孔子以仁禮來規范協調五倫關系,為中國人構建了一個以家庭為中心,向朋友、社會、國家、天下衍射的人倫同心圓,每個人從家庭孝悌倫常做起,通過孝敬父母,敬愛兄弟,關愛妻兒,培育仁愛之心,陶冶寬廣胸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則達人”的仁愛原則。將仁愛之心,寬恕之心,擴展到鄰居、朋友,乃至國家和天下。沿著這一道德路徑,將修身齊家拓展到治國平天下,將仁愛友善從家庭衍生至他人、社會和國家。樹家風、揚孝道、倡仁愛、行友善等舉措,促進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繁榮。
儒家思想是一門入世的學問。儒家思想教化人民達到“仁者愛人”的價值觀,尊崇中庸之道,辯證思維,把握平衡。它的目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的目標是從修身立命開始。儒家思想既尊重人性,承認人權,主張適當合理滿足人的欲望,又主張通過“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要求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于至善的道德信條來規束自己的行為。
儒家思想是道德教育之本。其核心是讓人們學會禮讓誠信,以實現人文化成的治世目標,強調人間秩序,重視以仁政王道治天下,用禮教、樂教德化民眾。誠信不僅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準則,也是應當具備的美德。孔子用“文、行、忠、信”教育學生,要求“言必信,行必果”,“人無信不立,國不信不倡”,讓禮讓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讓誠信成為世人生存的需求。
儒家倡導自強奮斗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提倡“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的實干精神。樹立堅強的意志和品格,樹立高尚的志向和正確的人生觀,“匹夫不可奪志”,“舍生取義”,“殺身成仁”,“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可見儒家思想有助于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它鼓舞、感召人們,凈化人們的靈魂,約束人們的行為,建立非功利的、高尚純潔的心理和品格。
我已經連續十年寫了“弘揚儒家思想,促進社會和諧”、“弘揚儒家思想,促進社會進步”、“大力弘揚儒家思想,實現中華強國之夢”等提案。今年我將繼續呼吁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儒家文化,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質,將優秀的儒家思想普及到人民大眾之中。將儒家經典如《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道德經》、《千字言》、《弟子規》、《三字經》中的名章、名詞、名句的內容收錄到小學、中學、大學的教材之中,培養青少年及國人愛國家、講正義、懂禮儀、知廉恥、守誠信、盡孝道、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行孝悌、存天理、限人欲、博仁愛、施友善的觀念。用以規范人的行為,凈化社會環境,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達到平衡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學者)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文化 儒家思想 儒家 實現 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