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國產手機的崛起與困惑:2017年是全面漲價之年嗎
據悉,為了增強自身的技術能力,華為頂著巨大的盈利壓力,在2016年投入了約92億美元約630億元人民幣的研發力量,全球研發投入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名列第九,已超過蘋果、思科等巨頭。而且,這一數字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增長之勢。
但是專利巨頭們的凌駕姿態仍客觀存在。以“流年不利”的三星為例,其在2016一年所納入的專利數就達到5518項,遠遠超過小米自誕生之日起所獲三千余項專利授權的歷史總量。多個國產手機品牌的情況也不外如是。
可見,即便近年國產品牌手機看上去風光無限,吃下了全球市場巨大份額,對海外科技巨頭的技術和生產的依賴關系仍未扭轉。
綜合各種來自硬件方面的成本和渠道因素,2017年是否會成為國產手機的“全面漲價之年”值得關注。
為何蘋果如此賺錢?
據CanaccordGenuity日前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蘋果攫取了智能手機市場92%的利潤。數據一出,“蘋果榨光手機業利潤”的聲音再次活躍,頗有“世上無難事,只怕iPhoneX”的意味。
蘋果為什么這么賺錢?如果從國內市場份額和出貨量數據來看,應該是國產品牌的崛起榨光蘋果的利潤才是,但蘋果的玩法并非如此。
在發起并享用到移動時代第一波硬件普及的紅利之后,蘋果的盈利來源就必須從硬件銷售的方向轉變。這也是現任CEO庫克自接掌失去喬布斯后的蘋果時,所面對的最大潮流。
盡管在他的帶領下蘋果屢屢陷入缺乏創新的指摘。但事實上,近年來App Store的收入卻頻創紀錄。據蘋果公司對外宣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App Store營收高達285億美元,并從中獲得30%的分成即約85億美元。不僅如此,蘋果2016年的Q4報告顯示,其服務業務獲得了72億美元的總收入,同比增長18%為全球第一。
“用硬件終端圈起來的優質用戶,是蘋果信息服務收入增長的最大功臣。”艾媒咨詢創始人、現董事長張毅對新華網記者表示,蘋果身為移動時代的開啟者,與國內手機品牌在渠道上砸重金開硬件終端市場相比,因為其已“圈”起來的超高粘性用戶,硬件本身就已經成為了一種渠道,用于進一步的服務消費。“別人重金花在渠道,而蘋果在用另一種渠道來掙錢。”
用戶在消費上的價值,可以通過令人稍感意外的例子來印證:游戲。根據網易發布的財報顯示,僅Q4一個季度,網易游戲凈收入就達到了89.5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2.8%。
“這部分游戲收入中大部分收入來自于蘋果的終端平臺,游戲亮了網易,也亮了App Store。”張毅指出,硬件收入雖然較為微薄,但回款周期快,相較于獨立開發一個類似IOS的新操作系統和應用分發要簡單許多。
在享用智能藍海的同時完成了對優質用戶的鎖定,即便今日出貨量不能比肩往日的輝煌,但被喬布斯咬掉一口的“蘋果”依舊是這個移動時代的寵兒。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手機 蘋果 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