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資源用在刀刃上”:分類保障給有需求的老人更多獲得感
監管支持并舉 打造養老“百年老店”
2013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到,我國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在機構體系當中,企業作為供給方,對滿足養老市場多樣化需求發揮著許多政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目前國內已有一些企業針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群提供專業照護服務,當中不乏服務有質量、有品牌、連鎖化的企業。對于這類企業而言,政府的幫扶支持十分重要。
2008年成立于長沙的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由財政部、商務部引導設立的省級養老服務產業基金參股的養老服務企業。公司董事長、民政部全國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唐文湘表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難點。
“首先是尋找合適的設施場地比較難,養老機構需要比較貼近社區的場所,在場地供給方面,政府相關支持政策的落地實施不足;其次,養老機構需要相當大的資金投入,民營企業很需要政府的扶持。”他還指出,老人的購買力較弱,這使得機構經營在對象的保障上也存在困難。
同時,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服務有較強的專業性,企業在呼吁更多資金政策支持的同時,也必須接受政府強有力的監管。
李樹叢認為,很多進入養老市場的社會主體,并不完全懂得養老的事情。“養老不是靠孝心和愛心就能做好的,也不是得到政府的扶持就能做起來。社會主體需要認識到,不同的老年人群體是分層的,需求是有區別的,養老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技術性。”
他還指出,養老服務前期在機構、設施、場地等方面需要的投入巨大,收效卻緩慢得多,需要靠服務取得可持續發展。“我們希望在北京做養老服務的都能做成百年老店。只有專心做好服務,有了品牌效應才能把企業逐漸做大。硬件可以用錢砸出來,服務和品牌是絕對砸不出來的。”
張愷梯認為,政府還要做好養老機構的布局,避免出現養老機構的“扎堆”現象。建養老機構前,政府要測算當地的需求,根據養老資源的相關數據,來判斷要進入的養老機構的資質。
他認為養老機構的下一步發展重點已經逐漸形成了共識,政府拿出態度和資源后,要避免導致大家像搞運動一樣涌入這一市場,“常態性服務不應該是運動式的,政府主管部門對此要有清晰判斷。”
編輯:梁霄
關鍵詞:資源 保障 需求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