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名校變單身重災區 北京千余大學生扎堆單身派對速配

2017年04月10日 09:21 | 作者:劉旭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焦點

大學生相親初衷不一 部分人害怕被“剩”主動出擊

北青報記者采訪現場的大學生發現,選擇在校談戀愛緣由五花八門,來參加相親的初衷也不盡相同。有人覺得,大學里談戀愛是一種“能力”的培養,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也有同學覺得大學生活很無聊,需要有人來“陪”,當然還有的擔心自己“被剩”,想在大學找好心儀的對象。

“不想成為剩女、齊天大剩、大齡女青年,上研究生再不主動一些,會不會危機就要來呢?”一位戴眼鏡的姑娘告訴北青報記者。她坦言自己從外地考到北京讀研,過了25歲后,之前從不擔心戀愛問題的父母也開始變得嘮叨,從去年她開始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也開始參加學校學生會的聯誼,報名網絡的合約情侶。“一直覺得淪落到家長安排相親,是一件特別慘的事。還有,真的不想過年回家被父母催婚了!”

合約情侶、剩女這些充斥在網絡和大眾媒體的名詞,正在改變著人們對校園戀愛的發展模式。北青報記者發現,很多家長出于種種考慮,也轉變了過去保守的思想,鼓勵孩子在校園戀愛,甚至主動給“戀愛費”。不過,這種“門當戶對”的速配相親方式,也令前來參加活動的人有些不適,一位同學說, “雖然相親高效、方便,但我總覺得它太功利了,其實就是標簽的對等化,你什么條件我什么條件,雙方把需求一說,成就成。”

名校變單身重災區 女生相親比例高出兩成

“這是第五次舉辦千人單身聯誼活動,今天的活動超過1000人了,年齡從1987年到1999年的都有。”高校單身男女聯誼的火爆程度不僅在于此,該平臺數據顯示,79%的活動嘉賓是985、211高校學生,清華人數最多,數理專業最有人氣,名校似乎已淪為單身重災區。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次的活動女生比男生多出兩成,北京地區的高校中,男女比例失調的報名者通常更積極。“相親未必受師長的認可。比如我所在海淀區學院路的某財經類大學,學校和社團就不是配合。有的老師覺得我們這種方式不入流。”一位1990年生的男同學向北青報記者坦言。面對質疑,同為90后的時艷強坦言,“33%的大學生受限于自己狹小的社交圈子,難以遇見合適的另一半。我們只不過提供這個平臺來幫大家。”

沿革

從當年禁令到如今默許

校園版“非誠勿擾”、“合約情侶”日趨火爆的背后,是中國高校在大學生戀愛交友方面的管理政策日趨寬松。上世紀80年代,所有高校都嚴禁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甚至把“在校學生嚴禁談戀愛,違者退學”的校規寫進了學生守則。從明令禁止到默許,再到如今的怕“被剩”而主動出擊,大學校園的戀愛觀折射出社會婚戀觀念的變遷。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梅志罡至今還記得1987年前后,他所在的學校為防止學生在校園談戀愛,專門設立了戀愛糾察隊的往事。“春夏之際,我們晚上放學后,糾察隊就在學校比較隱蔽的地方巡邏,發現情侶就會用手電筒的光照他們,提醒他們盡快回寢室。如果還是沒有離開,就會上前批評。”而糾察隊隊員主要是學校保衛處的保安巡邏隊員,也有部分是學生會和團委干部。

不過,進入上世紀90年代,大學對于學生戀愛的態度開始轉變。到2005年,我國不再限制在校大學生結婚,大學對于學生戀愛甚至結婚,逐漸采取“不支持、不反對”的默許態度。“管理的放開也適應了近三十年來中國現實生活的情感變遷。社交頻率和社交媒介的發達,讓人們也渴望通過實體交往來挽救日益疏遠的人際關系,通過交往,收獲友誼或愛情,我個人是支持的。”梅志罡分析道。

海淀區一知名大學的高校輔導員高珊(化名)受訪時也表示,大學生自主交友戀愛,這是時代的進步。他說,大學生交友戀愛甚至結婚,學校應當尊重學生的意愿。只要符合法律規定,學校不應多加干涉。(文/記者 劉旭 攝影/記者 魏彤)

編輯:梁霄

01 02

關鍵詞:大學生 單身 戀愛 名校 北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