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從福耀玻璃看在美中企“管理經”
美國俄亥俄州莫瑞恩市位于美國傳統制造業衰落的“鐵銹帶”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通用汽車公司關閉了莫瑞恩工廠,數千名員工失業。如今,中國福耀集團讓這片廢棄的廠房重獲生機,將其改造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工廠,為當地創造了2000多個就業機會。
“從設備和投資角度來講,沒有任何供應商或競爭對手有能力在美國建這么大的工廠。”福耀玻璃美國公司總經理劉道川說。
福耀的信心來自對市場的精確把握以及對“精益生產”的執著追求。據劉道川介紹,福耀目前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為22%,遠不及在國內70%的份額,在美國市場尚有成長空間。
所謂“精益生產”,就是不斷提高效率,降低內部損耗。莫瑞恩工廠的生產線并沒有照搬福耀國內設計,而是根據美國人的身材特點改良了工人工位設計。同時,生產線流程最大化采用機器操作,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提高準確度。
客戶和技術都具備的福耀目前最缺的就是技術人才。劉道川說,美國經過幾十年的去工業化過程,藍領工人數量越來越少,而且汽車玻璃是細分行業,相關技術人才更少。
為吸引人才,福耀在當地提供了高于平均水平的福利和待遇,還從中國抽調經驗豐富的專家來指導、培訓美國工人,向他們傳授技術,打造本土團隊。
攻克了人才關,福耀還面臨另一個重大挑戰——文化沖突。“文化沖突、溝通和交流是公司最大的成本。”劉道川坦言。
語言障礙首當其沖。在一線工作的約翰·威斯羅對這一點深有感觸。在他工作的夾層車間,既有美國員工,還有從中國來傳授技術的師傅。師傅和徒弟之間的交流有時靠人工翻譯,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賴手機上的翻譯軟件。威斯羅說:“碰上緊急情況,我們需要中國師傅告訴我們哪里出了問題,但語言成為我們之間順暢溝通的障礙。”
為消除語言障礙,福耀開展了“一帶一”項目,即一個美國人和一個中國人組成學習小組,在相互學習語言的同時進行技術交流。“雖然我們不懂中文,但幸運的是,我們的中國同事懂一點英語。”威斯羅說。
除語言外,文化沖突更需要雙方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增進了解。威斯羅說,中國同事是玻璃制造專家,很容易發現生產過程中的問題,但很可能會先解決問題,事后才告知美國同事。他很佩服中國同事豐富的經驗和高效的執行力,但還是希望中國同事在修復問題之前先與美國同事溝通一下。
為增進中美同事的相互理解,福耀不僅開展技能培訓,還增加了文化融合的交流。今年春節,福耀組織了十幾名美國員工到中國參觀福耀的姐妹工廠,學習交流經驗。
參加了中國之旅的威斯羅說,中國之行讓他深切感受到中美工廠是合為一體的,大家竭盡全力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當我們親眼看到中國工廠,發現我們美國工廠和中國工廠之間并沒有區別:我們干同樣的事情,遵守同樣的標準和流程。福耀中國有30多年的成功經驗,福耀美國同樣能成功。”威斯羅說。
此外,福耀還注意加強員工和管理層的溝通,向董事會傳達員工的合理化建議,并與職工分享企業運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加深職工對企業的了解。“數千名職工在福耀工作,下了班他們都是‘福耀大使’。如果員工不知道公司運轉情況,外界對福耀的了解會更有限,這不利于福耀在當地的發展。”福耀美國公司獨立董事丹尼爾·柯倫評論說。
目前,福耀也在不斷摸索如何成功塑造美國本土的福耀文化。“到哪個地方都要學習當地優秀的文化或工作方式,有些在中國通行的經驗在美國是需要改進的。我們希望能夠適應美國文化,從小的地方做起。”劉道川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管理 福耀 玻璃 美國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