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李學勤:不見得做理論的工作 但必須有理論的高度
孜孜矻矻
勤學不輟
李學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父親在協和醫院工作。由于是獨生子,加上從小體質纖弱,兒時的他沒有什么玩伴。好在母親很早就教他認字,四歲之前已可識字讀書。
父親專門給李學勤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他用兩年時間學完了小學教材,但因年幼,1941年進小學時仍需上三年級。由于課堂內容遠不能滿足其求知欲,上課之余,他閱讀了眾多的課外書籍,尤其是《科學畫報》。
因為興趣愛好廣泛,李先生的讀書范圍也非常廣泛,但由于家里經濟條件有限,他經常不吃早飯或午飯,省吃儉用,去書店和書攤買舊書,看完后再賣掉,換買其他的書來讀。當時商務印書館印行了許多學術著作,李先生閱讀了其中的大部分,甚至一度計劃要把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全部圖書搜集齊備,足見他對讀書學習的癡迷程度。
20世紀50年代,李先生剛到清華大學讀書時,他的同學錢耕森等人曾應邀去他家玩,對于其藏書的豐富留下了深刻印象:“參觀他的書房時,我們無不感到很驚奇!只見四壁都擺著一排書架,每個書架上都擺滿了書,幾乎全是中外古今的學術名著。因此,它并不像一個中學生的書房,也不像一個剛進大學的低年級的大學生的書房,倒像是一個研究生的書房,甚至倒像大學里一個年輕的老師的書房呢!”
侯外廬先生晚年撰寫回憶錄時,對青年時期的李學勤評價是“博聞強記,熟悉典籍”(《韌的追求》,三聯書店,1985年,第315頁),可以說是切中肯綮。
在李先生閱讀的大量典籍中,符號一類的書籍是他特別鐘情的,越是看不懂的書他越感興趣。李先生喜歡閱讀那些能夠啟迪人們智慧,而又多少能給人以一種神秘感,需要費一番氣力才能看得懂的作品。
有一回,李先生在舊書攤上買到一本書,是一個英國俱樂部印的,非常精致漂亮,可是一翻開書就傻眼了,里面全部都是符號,根本不知所云。原來,這本書是用老式打字機鍵盤上的非字母符號寫的一本英文小說,每一個符號——如#號、*號等——分別對應著一個字母,必須在頭腦中將它們轉換成26個英文字母后才能閱讀,目的是鍛煉人的大腦機能。
李先生極愛這本書,在很長的時間里一直擱在書包里頭,隨時翻閱。金岳霖先生的《邏輯》一書,他先后讀過多次,書中第三章“介紹一邏輯系統”介紹了數理邏輯,里面都是他不認識的各種符號,也讓他十分著迷。195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就是想追隨金岳霖先生研究數理邏輯,不過囿于當時的歷史條件,最終他沒有能夠實現這一愿望。
還在中學讀書時,李先生就曾聽人說,最難學的是甲骨文,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于是,他開始留心甲骨文,一有時間就到位于文津街的北京圖書館自學甲骨文。在他看來,那些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也像符號一樣,特別有意思。
長期潛心治學的結果,使李先生養成了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只要一有時間,他就自覺投入到學習和科研工作之中,不肯浪費點滴時光。青年時代的勤奮使他具備了淵博的學識,即便到了后來,雖然長期擔任行政領導職務,要處理繁忙的公務,一有閑暇,他還是用來讀書和寫作,并發表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由于興趣愛好廣泛,李先生長期讀書治學中培養出來的另外一個特長,就是可以在各種工作、各個研究領域之間進行迅速切換,前一分鐘,他可以在從事甲骨學的研究,而后一分鐘就可以馬上轉入對清代學術的探討,能隨時隨地鉆進冷僻深奧的研究中去,又能隨時隨地走出來,了無滯礙。因此,李先生具備了極高的工作效率。他自己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說自己像一個“多波段收音機”,這么一擰是中波,那么一擰又到短波,可以隨時進行各種調換。應該說,這一本領是一般人所很難企及的。
編輯:梁霄
關鍵詞:理論 工作 高度 李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