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女大學生陷“校園貸”自殺,如何才能不讓悲劇重演
新華網北京4月21日電 題:女大學生陷“校園貸”自殺,如何才能不讓悲劇重演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王雷 劉娟 顏之宏
近日,福建省廈門市華夏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校園貸”而自殺身亡,此事上網后引發輿論熱議。非法“校園貸”屢禁不止,近兩年來“校園貸”引發的自殺事件時有發生,如何才能不讓類似的悲劇重演?
20歲花季因陷“校園貸”而凋零
“我接受不了孩子一下子沒了!”廈門華夏學院的大二女生熊某的父親熊先生傷心欲絕。他說,引發女兒自殺的根源是校園網貸。
第一次知道女兒身陷校園貸是今年2月。當時熊先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外地號碼的電話,對方說:“你女兒幾天電話都沒接,她在我這里借了一筆錢,已經到期了,你盡快通知她去還款。”
跟女兒溝通后,熊先生才知道,女兒去年在網絡平臺貸了幾千塊錢。隨后因為高額利息使這筆欠款越滾越多,女兒便從其他平臺又借了幾筆錢填窟窿,不料窟窿卻越填越大。
2月到4月,熊先生先后替女兒還了4萬多元,但催債信息仍源源不斷,而且越來越過分,甚至有人開始發女兒的半身裸照。熊先生勸女兒趕緊報警,但是女兒卻偷偷輟學到泉州打工賺錢。可在泉州只待了2天,女兒就選擇了結束生命。
4月10日晚上11時35分,熊某用微信給爸爸發去生前最后一段話:“爸爸,其實我真的好愛好愛你啊……原諒我這個不孝女……還沒來得及賺錢好好孝順你們……對不起,爸爸。千萬照顧好爺爺奶奶。”
熊先生收到的短信顯示,熊某卷入至少5個校園貸,包括今借到、閃銀、現金貸、快樂花吧、現金卡。4月16日,熊先生在泉州還接到了從北京、江蘇、天津、廈門打來的9通催款電話。還有電話打到他妻子手機上。
據熊某的輔導員老師介紹,熊某之前在做代購方面的微商,因為虧了錢而介入校園貸,最終越陷越深、直至走上不歸路。廈門華夏學院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事發前,輔導員已約談過該女生,該女生答復已償還清了相關貸款。
不少網友也坦言自己身陷校園貸。一劉姓男生表示:“最多的時候,我欠了六萬,家人幫我還了五萬……最絕望的時候,我也想過自殺……”
校園貸:看起來很美的“惡之花”
隨著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眾多“校園貸”平臺紛紛到高校“跑馬圈地”。面向大學生的貸款項目也五花八門,從“分期購物”,到生活費、考駕照、旅游、做生意等,都可以從網上借到錢。而為了擴大市場,一些平臺“主動放水”,根本不考慮學生的還款能力、還款來源。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4級學生王小林介紹,身邊用校園貸的人主要是把錢花在創業和消費上,“借錢非常容易,用慣了的話就可能‘走火入魔’,希望其他同學不要輕易介入校園貸。”
記者發現,很多“校園貸”的年息要超過20%。而各種網貸平臺之所以選擇大學生群體,主要看中了他們的旺盛消費需求和前衛時尚的消費觀念,傾向超前消費、過度消費。而“看起來很美”的校園貸,門檻低、無抵押、免擔保、放款快,辦理只需學生證、身份證。可在校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一旦消費失控,就可能陷入連環債務之中。
更嚴重的是,游走于灰色地帶的“裸貸”也逐步滲透進大學校園。據警方介紹,這類貸款一般以日息計算,借款本金中先扣利息,利息轉本金,計算復利,且起息標準高。如果一次性借的金額大或者逾期還不上,借貸方往往會要求貸款人拍裸照,并以此要挾貸款人。而貸款人則很容易陷入“利滾利”的債務漩渦之中。
如何斬斷非法“校園貸”的黑手
福建福清警方一名辦案民警向記者透露,近兩年來接到“校園貸”詐騙的報警越來越多,有的甚至是熟人帶進騙局,以傳銷的方式擴散。而記者了解到,不止福建,此前全國各地也有一些大學生因“校園貸”背負巨債而輕生。
對此,一些社會學者和專家紛紛表示,剛剛走向社會的大學生缺乏經驗、法律意識淡薄,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或被非法私人信貸平臺所惑。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大學生在合法的范圍內健康理財。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副院長張惲認為,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體,有責任引導、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科學的理財觀;同時,在校園活動、課外輔導,乃至選修課程中,加強普及和傳授如何防控財務風險知識。
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銀監會近日發布了《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治理,促進合規穩健發展,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
張惲認為,銀監會指導意見出臺后,執法部門應快速行動起來,特別要加強針對大學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監管,從重從嚴打擊引誘大學生加入不良“校園貸”的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在加強宣傳非法校園貸風險防范知識的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在校園內形成對非法“校園貸”的高壓態勢。
廣東省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一天建議,學生、家長應對非法“校園貸”增強防范意識,學校與相關執法部門應建立和完善對非法“校園貸”的舉報機制,讓不法分子無所遁形。
血腥化的校園貸讓大學生走上不歸路
一來大學生基本沒有收入、還款能力差,二來年輕人缺乏社會經驗,面對各種形式的暴力催債,他們更容易出現心理崩潰、走上不歸路。
消除校園貸危害必須建立長效機制
在專項整治的過程中,在中央監管文件和地方金融辦、互聯網金融協會的壓力下,“不少校園貸就已經選擇轉型消費金融,或者專注白領、工薪階層”,而眼下媒體對校園貸問題的接連曝光,令人對專項整治的效果存疑。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女大學生 “校園貸” 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