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如何消除“食材再利用”帶來的的后廚恐懼
記者從北京市食藥監局獲悉,根據群眾提供的舉報線索,海淀、豐臺、昌平、懷柔等區食藥局共對19家以“鐵木真自助烤肉”為店面招牌的餐飲門店開展了監督檢查,7家門店因存在違法行為被立案,違法行為包括回收食材再使用、銷售過期不合格食品等行為。(4月23日《北京青年報》)
去飯館吃飯,有時候真的會擔心,那些吃剩下的食材,尤其是品相未被破壞的食材,最終會流向何處。有人可能會說,你點多少吃多少,搞光盤行為別浪費,不就沒有回收食材再利用的問題了么?理論上來講,如果每個人都搞光盤行動,當然可以避免這個問題。可是,現實中,你光盤別人未必光盤,所以仍然有食材再利用的問題。而且,光不光盤與食材回不回收再利用,是兩個互不相干的問題。
就在今年“3﹒15”前后,知名餐飲品牌俏江南,就被曝出后廚存在菜品收回再利用的現象,長江知名連鎖餐廳“花之林”則存在用腐爛水果做拼盤等問題,這些存在于一般食客不可能到達的地方的違法違規之舉,在餐飲業有多普遍,不得而知。
前些年,影響比較大的食材再利用,是地溝油,地溝油回收制作的場景,想想就讓人惡心作嘔。與地溝油相比,自助餐餐廳里的食材回收再利用,簡直就是良心之舉了。只是,從性質上來講,兩者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關系而已,而從潛在的健康風險上來講,兩者更是沒什么區別。
這幾年,地溝油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這與各級各監管部門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餐廳食材就地回收利用的現象,如果不是食客發現異常舉報,或者突擊檢查發現,或者內部員工舉報,恐怕很難發現異常。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時候,其實是在靠商家自己的“良心”在支撐著后廚的衛生問題——可是,“良心”尤其是與利益相聯系之后的“良心”,其實是個很不靠譜的事情。
消除類似現象,餐飲企業的“良心”自律當然很重要,但又不能完全靠“良心”自律;鑒于餐飲企業數量龐大,高頻率的抽檢不可行,而低頻率的抽檢又不解決問題;至于食客和餐飲從業人員的舉報,又涉及到食客辨別能力和餐飲從業人員的有效激勵問題,所以,如何將監管的觸角伸得更長一些,如何鼓勵更多食客尤其是餐飲從業者對類似現象的舉報,如何讓涉事餐廳付出讓他們害怕的代價,值得有關部門好好研究研究。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食材 餐飲 消除 回收 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