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國人消費尷尬:海外淘回“中國造” 國內同款被嫌棄
“出口”與“內銷”品質的巨大落差,讓中國消費者好不尷尬——千里迢迢“人肉快遞”或“海淘”回來的海外大牌,一看標簽,“中國制造”;一試質量,比國內買的強!
隨著中國產業和消費升級來臨,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即“三同”)被提上戰略日程:要求企業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出口和內銷產品,使供應國內市場和供應國際市場的產品達到相同的質量水準。
如果實現“三同”,中國消費者就無需再到海外去購買中國制造的出口產品,但許丁旺的五年經歷說明,這并非易事。
巨大的價差
許丁旺是巧兒宜(中國)有限公司華南區銷售經理,該公司原本專門為英國品牌JOIE以及荷蘭NUNA品牌代工,生產推車、安全座椅、餐椅及游戲床等嬰幼童用品。
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歐美市場有所萎縮。2011年底,巧兒宜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許丁旺發現,要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第一個要面對的挑戰就是與國內市場同類型產品巨大的價差。他給第一財記者舉了個例子,2011年底,該公司推出的一款0~4歲兒童使用的汽車安全座椅定價1480元,而國內的同類型產品全部集中在300~400元之間,連前者的零頭都不到。
“當時的感覺是難以置信,怎么可能賣那么便宜?我們光材料的成本就占到價格的1/3了。”許丁旺說,“我們干脆把市場上同類型的國產安全座椅都買回來做撞擊實驗,發現全都不合格。撞擊后有的座椅斷裂,有的有碎片飛出,還有的整個底座直接分離了。”
中國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市場一度沒有國家標準。圖為汽車用兒童安全座椅進行撞擊實驗
東莞太達禮品商貿有限公司(下稱“太達商貿”)市場部經理葉興專對此也深有感觸。太達商貿是港資企業美昌集團旗下公司,美昌主打現代化玩具,在東莞和韶關設有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按比例仿真制造的世界各知名車廠品牌的合金模型車,太達商貿則負責美馳圖和比美高品牌車模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我們從一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就是‘三同’了,當時參考國外的定價,普遍比國內市場同類型產品高。”葉興專說。
葉興專告訴第一財經,公司2005年就開始做內銷,本來抱有很高的預期,也做了大量的準備,但直到2012年,才步入穩步增長期。“一開始內銷的份額,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后來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增長過程,中間還有起起落落。”
編輯:梁霄
關鍵詞:國人 消費 尷尬 國人消費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