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又到"五四"青年節 看6位青年人如何應對來自家庭"挑戰"
█ 崔小軍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鎮 農民
總吃閑飯非我愿
我今年22歲,準確地說是“95”后,目前在自家開的農家樂里招攬生意。
我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在社會上閑逛了兩年,也沒找到正經事做。爸媽擔心在外面學壞了,我只好回家待著。但待的時間久了也挺煩的。想過要去學一門手藝,可一直沒選好方向。看得出,父母挺為我未來的出路操心,但他們不知道我真正需要啥。其實,連我自已都沒想好。好在現在家里農家樂生意不錯,需要人手幫忙,我就干上了。
到現在我還沒正經談過女朋友。自己都沒定位好,將來指望靠啥子吃飯都不曉得,談了也會連累別人。可爸媽不這樣想,他們希望我快點兒結婚,好收收心。他們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也不愿意知道,只知道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來安排我的人生。爸媽托人給我介紹過兩個女孩,一個比我優秀,看不上我,另一個,我比她優秀,沒看上。
在家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對象沒找,工作沒找,爸媽有時很煩我,會說一些氣話,挺難聽的。我也賭氣出去租房子住過,但沒堅持多久就又回歸父母的懷抱。我很多同學都去了工廠上班,龍泉這邊汽車廠比較多,工作相對好找。爸媽勸我也去,可想想流水線上的日子也挺難熬的,我一直猶豫不決。
現在政府對年輕人創業很支持,我想到過自己干。但父母不支持,說我懶散慣了,干不成事。我這棵想創業干事的“小荷”才露出尖尖角,就被他們無情地折斷了。不做事情,他們罵我沒出息,想干點兒事吧,又不支持。這真讓人苦惱!
我現在想好了,無論如何,明年一定找個自己想做的事。不能總讓別人覺得我這么個大小伙子,像個吃閑飯的。那不是我要的人生。(記者 王明峰整理)
█ 趙 闖 西藏軍區某部下士
父母嘮叨也是愛
我入伍前是山東濰坊農村的高三學生,當時學習基礎不夠扎實,高考志愿也填得高不成低不就,結果那個暑假免不了成天備受父母嘮叨:學習從來就不咋的,自己平時不努力,關鍵時刻菩薩哪會保佑你;看是復讀還是準備打工,再不然,就在家里繼承祖傳的風箏產業,早點兒找個媳婦生個娃拴著,人生就湊合這么過唄!聽得我心里直發毛,我還想自由幾年,于是就應征入伍了。
從華北一下子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西藏邊防,我還暗自竊喜了好長一陣時間:終于可以免受父母成天的嘮叨了,部隊也不能天天時時用手機,他們要想遙控指揮并不容易。
入伍后,父母學會使用微信,第一時間添加了我,最初打字很艱難的他們大多時間發的是語音,還像家里嘮叨那般,噓寒問暖、問長問短的,有時也會拍家人照片或者視頻發給我,像姥爺生日、表哥結婚、大侄子滿月,都拍了全家福視頻發給我。
距離真的會產生美,時間一久,我倒是恍惚覺得自己有那么一丁點想家和想父母了。兩年義務期很快結束,我轉成下士,第三年仲春終于可以休假回家了。
離別兩年,爹媽見了我很開心,于是無論吃飯、看電視、趕集、逛街……總是利用一切時機把兩年的嘮叨都補了回來:“幾時學會抽煙了?”“你不要連續幾天都喝得半醉,大半夜回家行不?”“你表叔給你說了個姑娘,山東師范的,青州人,周六去見見”“人家是大學生,家教好,也沒嫌棄咱農村”……
為了耳根子清靜些,幾天后,我盡量單獨活動,吃飯時也撥些菜在自己碗里,在院子里曬太陽,或者躲在房間上網,晚飯后約同學哥兒們一起打球、騎車。
假期轉瞬即逝。返回部隊前幾天,午飯時我照常撥了菜端著碗,坐在院子里曬太陽,卻隱隱約約聽見房里父母的話語:
“你別難受了,娃是長大了,獨立了,像男子漢了。”“我咋覺得他吃飯都在賭氣?”“你多心了,他要真賭氣,都不在家里吃飯了。你看你做的腌驢肉他多愛吃,一吃就是冒尖一碗,他在部隊哪里吃得到這個味道?”……
我的眼眶忍不住濕潤了,頓了頓,微笑著回到桌上,大口大口吃起來。
畢竟父母的嘮叨都源于愛,可我卻不屑于享受這個幸福的過程。要及時珍惜才好!(黃 超整理)
編輯:梁霄
關鍵詞:青年人 家庭 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