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網絡作品“偽原創”花樣多:工具可自動生成文章
調查動機
互聯網內容生產市場的拼殺日趨白熱化,優質原創內容可謂互聯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在此背景下,不少平臺推出網絡作品申請原創功能,此舉既可以保護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也推動優質內容不斷出現。然而,有不少人卻瞄準了原創市場,炮制出“偽原創”作品?!皞卧瓌摗笔侄斡心男?《法制日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 本報記者 張昊
內容生產無疑是當前互聯網經濟的一大“風口”。不管是傳統媒體的轉型者,還是自媒體人,都將內容生產視作互聯網經濟的一個富礦,文字、視頻、音頻等產品不斷出現在各種網絡平臺。
既然是內容生產,就涉及到內容的版權問題,衍生出了網絡作品盜版侵權現象。不過,與傳統的盜版侵權相比,網絡原創作品還面臨一種新的侵權形式——“偽原創”,即通過各種手段將原作者的原創作品變成侵權者的“原創”。
“偽原創”手段花樣百出
劉思含目前在北京一家視頻新媒體公司市場部工作,主要業務是負責公司生產內容的版權保護。
“我們是做科普、知識類視頻的新媒體公司,在微信、微博等很多平臺上投放醫學、汽車等多個領域的內容。我們制作的每一個原創內容由三個部分組成,視頻和詳細的畫外音講解,還有相對精簡的文字。”劉思含說。
一個原創內容包含視頻、音頻、文字三部分,按理說是不容易被他人直接“拿走”的,但劉思含恰恰遇到了這種情況。
2016年12月27日,劉思含所在的公司上傳了一篇關于汽車外觀的原創內容。“今年2月中旬,某微信公眾號發出一篇文章,用了我們原創視頻的截圖,復制粘貼了文字版,把畫外音整理成文字。在這個基礎上,剽竊者給文章加了個開頭和從網上扒來的圖片。就這樣,對方把我們的原創內容變成了他的原創作品?!眲⑺己f。
劉思含在微信后臺與對方交涉,對方不承認。之后,劉思含所在的公司向平臺投訴,并要求對方把稿子刪掉,對方回復,“既然你們都投訴了,那就交給平臺方處理吧”。
“被抄襲的不僅是我們的汽車公眾號,我們制作的其他領域的視頻,每周會發現并舉報幾次剽竊行為?!眲⑺己f。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上的“偽原創”抄襲方法還有不少。例如“洗稿”,就是把類似的幾篇文章拼在一起,之后申請“原創”。
目前,常見的平臺審查機制主要由機器完成,即按文字內容的比例來判斷是否存在抄襲。不過,機器審查存在一個弱點,就是很難識別視頻和漫畫。
“我們公司以創作漫畫或視頻為主,抄襲者直接對視頻進行截屏,將原創文章中的文字內容轉換成圖片,不使用文字,機器就很難識別出抄襲。”劉思含說,“我們與粉絲的互動是問答式的。在讀者留言中會有一些提問,我們在互動中作出相應解答。我了解到,有的公號甚至抄襲我們和讀者互動的內容,將這些問答內容搬到自己的文章中。”
編輯:梁霄
關鍵詞:網絡 作品 文章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