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城市高架的下半身暴露了城市的品位
紐約皇后廣場鳥瞰
二十世紀的城市高架,被譽為追逐夢想的通道,是城市流動的、純粹的基礎設施。在二十一世紀,城市的邏輯變了,城市回歸人性。原先修起的城市高架,卻把城市文明趕進了死胡同。
歐洲絕大部分城市已經拒絕了城市高架,南京、濟南緊跟其后。波士頓“大開挖”工程除掉了濱水高架,改成地下立交;首爾的清溪川高架復原為城市綠色空間;紐約的高線公園成了鐵路高架再利用的典范;同在紐約的皇后廣場,則把多重立交打造成功能豐富的公共空間。
最近,紐約濱水空間重建工程,有分析圖之王美譽的 BIG,竟然在高架下設計了一家影院。
時間是無止境的,我們不可能站在時間的終點,看見某一個事物的結果。
不管高架路的設計壽命多長,是不是百年,即便是千年,它的使命都可以在任一時點終止。城市在自我的運動和演變中,要在不同時期,自覺地找到新的承載形式。
城市高架也不例外,也有它的宿命。即便它總以健碩龐大的身軀示人。
遠親,還是近鄰?
人們喜歡發現新東西的滋味,更渴望熟悉事物所帶來的驚喜,傾向于選擇自己認得出的、而不是陌生的事物。
西方城市熟悉古希臘的傳統,公共屬性,所以它們所創造的城市明星項目,大多是公共空間。它一次次地更新城市,卻重復地講述相似的故事,其所津津樂道的,也正是老話里的新思想。
公共空間還要被公眾所關注,在西方城市做項目,公眾的關注比純粹的實力更易贏得成果。東方城市則不同。東方城市是古今拼貼的,現代與古典之間,沒有可以對話的城市語言。
城市里的每塊土地都很具獨立性,正因為地塊之間較高的獨立性,城市整體形象非常靈活,也非常多變。以至于人們在日本常常體驗的是零散的招牌和符號,對整體的空間模式,無法做出客觀判斷。
編輯:梁霄
關鍵詞:城市 高架 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