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3.1萬人次被處理 網絡主播:別再靠"博眼球"出彩了
不搏“出位”、不掙“快錢”:有人活在“陽光”之下
馬一萱是美國聯合學院的學生,去年里約奧運會期間,她通過投遞簡歷和面試,成為香港一家知名網站的特邀“主播”,主要圍繞奧運會講解里約的風土人情。
這次直播,馬一萱不能接受粉絲刷送的禮物,也沒有額外經濟收入,主辦方只是承擔辦簽證、機票、酒店、飲食等費用。但一個多月下來,這次直播還是收獲頗豐:一方面,主辦方通過這種專業直播吸引了不小流量,由此產生的廣告效應和產品銷售等商業收入相當可觀;另一方面,馬一萱自己也通過直播打出了品牌,這之后不少平臺邀請她去當嘉賓。
不靠三俗內容搏“出位”,不靠粉絲打賞掙“快錢”,即便在國內,不少主播也在“陽光”之下挖掘“網紅經濟”的富礦。記者登錄國內近期興起的一些專業化網絡直播平臺注意到,大量主播在這里找到了不一樣的生存空間,比如在“智合法律新媒體”平臺,不少諳習國際貿易、知識產權等小眾法律科目的律師不定期開辦直播講座,聚集了不少聽眾,也由此收獲了大量案源。在專業的企業營銷直播網站“盟主”平臺,3000多家各類企業不間斷直播產品,向顧客演示功能,回答提問,為公司開辟了一條新的市場通道。
沈陽90后小伙呂日陽是“東北貓”搞笑視頻的主播,長期關注媒體傳播的他認為,似乎沒有其他任何一種傳播方式能夠像直播一樣,把主播、現場和觀眾聯系得這么緊密,這也正是這一行業的價值所在。“帥哥美女、搔首弄姿只是網絡直播的初級階段,其實很多行業都能與直播嫁接,在市場營銷、品牌傳播和客戶培養上衍生出新的可能。”呂日陽說。
事實上,近年來在垂直細分領域傳遞知識、分享經驗的網絡主播正逐漸增多。馬一萱認為,跟美國的互聯網直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越來越注重內容支撐一樣,國內直播業正走在轉型升級的“門口”,呼喚陽光、健康的主播將成行業趨勢。
從“灰色”走向“陽光”,嚴管只是“第一步”
“什么時候我們也能擺脫靠顏值吃飯,靠‘博眼球’出彩的慣性?”采訪中不少網絡主播透露,行業的種種“擦邊球”亂象也困擾著他們。對此專家表示,網絡直播遠離“灰色地帶”,構建陽光形象,還需要多方努力加以規范引導。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減少直播內容違規,首要舉措莫過于依法嚴控。去年12月,網信辦出臺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其中對禁止傳播色情、暴力等違法違規信息、規范新聞信息直播、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作出了要求。
“此次文化部在通報中重申,國家將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及行業通報機制,對違規主播實行全行業禁入,這將有效防止不良行為再度出現。”朱巍說,原先許多平臺對知名主播之所以不敢管、不愿管,是因為害怕管得嚴讓這些主播跳槽到別的平臺。有了信用體系和“黑名單”制度,違規主播在任何平臺都不得從業,這管住了行業的“痛點”。
沈陽城市學院互聯網應用學院今年開辦“網紅訓練營”,對學生講授直播技巧。學院教師聞曉彤認為,“事實上,網絡直播有多種收入渠道,包括電商變現,廣告變現、流量變現、做活動變現等。”她說,打破主播單一靠刷禮物、打賞變現的模式,拉長產業鏈條,有利于倒逼主播注重內容制作,培養忠實粉絲,而不是靠“新奇特”行為刺激粉絲的短期消費。“對此,相關部門可出臺針對性政策,鼓勵設立專業型直播平臺,并引導直播業完善商業模式!”
業內人士表示,網絡直播業的健康發展還離不開受眾的轉變。“什么時候網絡上的‘偷窺’‘獵奇’等心理少了,而注重知識學習、個人修養的需求多了,網絡直播‘脫俗向雅’才有了最大的源動力!”一位直播平臺CEO說。(參與采寫:徐祥達、孟含琪)
編輯:梁霄
關鍵詞:網絡 主播 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