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調查:去日本旅游小心“黑導游”
新華社東京5月22日電(記者方藝曉 馬崢)端午節假期快到了,準備去日本旅游的人要注意這么一伙人:他們明著說向你提供“優質導游服務”,實際并沒有導游資格;他們暗中變著花樣坑你的錢,但如果被發現就立馬變臉,各種狡辯。這伙人就是日本的非法“黑導游”。
“黑導游”緣何興起、內部如何組織?他們都有哪些宰客套路?請看新華社記者發回的調查報道。
正規導游稀缺 政府監管不力
近年來,隨著日元貶值,赴日游逐漸成為國人出境游的主要選擇之一。在訪日中國游客猛增的情況下,日本的中文導游數量卻遠遠未能跟上,通過資格認證的中文導游十分稀缺。
在日本,外語導游與律師、醫生一樣,都需經過國家級考試。截至2016年,日本全國有資格認證的導游僅有約兩萬人,其中英語導游占67.8%,中文導游僅占12%。
據日本相關機構估計,目前在日本接待中國游客的導游大部分是“無證導游”。
“黑導游”的猖獗,在一定程度上與日本政府的監管不力脫不了干系。據悉,日本政府計劃放寬限制,允許沒有資格認證的人提供導游服務,以填補導游缺口。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會導致無良導游增加,影響游客體驗。
記者日前在東京銀座商業區詢問了9名帶中國旅游團的導游,結果只有1人持有資格證,其他人都是“無證導游”,有些人甚至說不知道要考證。
揭開“黑導鏈” 解密“忽悠手法”
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日本旅游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日本,地接社接到團單后通常會與導游頭頭、業內俗稱“大哥”的人聯系,以一團兩萬到三萬日元(1萬日元約合620元人民幣)的價格委托給“大哥”,再由“大哥”分配給“小弟”。這些“小弟”絕大多數沒有正規外語導游資格,僅接受過短期“陪團員”培訓。
日本《外語導游法》明確規定,除志愿者外,沒有外語導游資格的人不得從事旅游景點講解等導游工作,并規定導游不得向顧客推銷商品或強制游客前往景點或商店,禁止以任何名義拿回扣,違者將被逮捕。
對此,“黑導游”們也有對策:在無人監管的大巴上對游客大肆推銷洗腦,到達景點時就裝成普通隨團陪同,不講解。這讓很多日本調查員無從追究。
“黑導游”常見“忽悠”手法包括:“提前鋪墊”——告訴游客日本物價在哪里都幾乎一樣,不用拘泥于在哪家店買;“神吹日貨”——某種產品只有日本有,因為絕對不會出口等。黑導游一路猛灌“忽悠”之語,引誘游客的消費沖動。就算游客事后意識到上當,“黑導游”也早準備好了應對之策,各種狡辯,絕不退錢。
購物陷阱需警惕 行程安排有“貓膩”
黑導游設下的“購物陷阱”主要有以下幾種,游客務必提高警惕:
一是行業內俗稱的“車售”,即導游在大巴車上兜售所謂的“健康食品”和“高科技產品”。這些產品的售價少則高出進貨3到5倍,多則近10倍;更有些無良導游勾結不法廠商,從廠商處直接提取不經過日本安全認證的準“三無”產品,花言巧語向游客兜售。
二是忽悠游客進店購物。不少中國游客被帶去購物的“免稅店”,并非日本大商業公司開辦,其商品價格往往是同類商品市價的數倍。這些“免稅店”的利潤分成一般是店家五成,地接社和導游按五五分或三七分拿取剩下的利潤。
一名導游證實,導游們會把各個團進店購物的時間設為一致,讓游客以為店里人山人海都在搶購,進而產生購物欲望。
很多導游在接團后立即與免稅店聯系,將團內游客的姓名、護照號等個人信息透露給免稅店,然后再帶游客進店購物。游客在收銀臺使用護照免稅時,回扣自動計入導游賬上。
三是私下添加購物點,俗稱“滑店”。例如,前往東京淺草寺觀光時,導游事先就給游客洗腦:“淺草有一家老店鋪的南部鐵壺非常好”,到達目的地時暗示司機停在店鋪旁,誘哄游客進店。實際上,該店的南部鐵器均價約是市價的3倍。游客自以為買到了好貨,其實不知不覺已上當受騙。
同時,行程安排也有不少“貓膩”。有導游透露,赴日游線路一般為6到7天,旅行社卻安排下午出發晚上抵達東京的航班,回程則安排上午的航班,前一晚就把游客拉到機場酒店,這種“5夜6天游”在日本真正的逗留時間只有4天。
游客到日本后,會發現到哪里地陪導游都要收錢。去迪士尼樂園,收1萬日元;到銀座購物,收4000日元……幾天下來,游客實際交給旅行社和導游的錢,比旅游費還多一倍。
此外,有些“黑導游”還在餐飲上竭力榨取油水,替換行程規定的餐飲內容,撈取餐費差價。
業內人士說,由于惡性競爭,日本接待社紛紛壓低接待中國旅游團的價格,甚至以虧本價接團,業內一般稱其為“填坑團”或“賭團”。這種團的虧本部分,最終還是要想辦法從游客身上找補回來,并實現盈利。有導游告訴記者:“報了填坑團,想不挨宰幾乎不可能。”
中國駐日大使館提醒中國游客,在日旅游購物時,對于導游的勸導、商家的宣傳和口頭承諾,要保持應有的警惕,勿盲目聽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導游 日本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