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上海食藥監局與訂餐平臺共享數據
“現在,平臺補貼少了,但舉報商家作弊,比如舉報商家資質存在問題,卻有機會領紅包。”經常點外賣解決吃飯問題的上海某外企職員王曉陽發現,一些外賣平臺還建立了食品安全檔案,開通了后廚直播,“現在叫外賣,比過去放心了”。
不再“免費配送”而是發“舉報紅包”,外賣平臺的競爭正從價格戰轉向品質戰。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2.09億,年增長率為83.7%。外賣食品安全問題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廣。
作為首個出臺規范網絡訂餐管理意見的城市,2016年以來,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督促各平臺排查并清理網上無證餐飲單位6萬余戶次。“總體上來看,平臺的守法意識在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在逐步得到改善。”上海市食藥監局食品餐飲監管處副處長張磊說。
井噴期,管理靠約談,平臺不重視
免費配送,下單立減,1元特惠……叫外賣比堂食還便宜;訂單呼叫此起彼伏,各色電動車往來穿梭,餐館柜臺擺放著四五家外賣訂單打印終端。這是外賣價格戰最激烈時的火爆場景。
百度外賣首席執行官鞏振兵說:“2009年—2013年餓了么、到家美食會相繼成立,外賣市場進入探索期,發展較慢;2014年—2016年百度、阿里、美團等紛紛入場,展開補貼大戰,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面對井噴式發展,2014年,上海市食藥監局展開調研,發現各外賣平臺普遍存在諸多食品安全問題:把關不嚴,放任無證餐飲入網;有的商家雖有證,但超范圍經營,如食品店經營餐飲、飲品店經營飯菜等;不少入網商家條件簡陋、衛生狀況差。
“2014年底,我們召集了十幾家外賣平臺座談,號召加強行業自律,但當時平臺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張磊回憶。
業內人士透露:外賣行業發展初期,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各平臺都急于跑馬圈地,市場份額就是黃金,對一線市場經理的考核主要基于入網店鋪的數量,對入網商家的審核也不嚴格,導致大量沒有證照的“黑作坊”藏身外賣平臺。
“如何規范和引導這一新興業態,使消費者既能體驗到網絡訂餐帶來的便利,又能安全享用美味,成為‘互聯網+’時代的食品安全新課題,也考驗著政府的管理智慧。”張磊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平臺 外賣 食品 訂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