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高考后應及早做好職業規劃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結束。雖然近年來機會的日益多元化使得“高考決定論”有所減弱,但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其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遺憾的是,較之關注學生怎么讀書和考試,我們的教育很少關注學生的職業規劃、專業規劃和學校選擇,導致許多考生因一時規劃失誤而抱憾終生。
是職業規劃優先還是教育規劃優先?職業規劃應該考慮哪些基本因素?專業優先還是學校優先?這些重要問題,許多學生并不明白。
據筆者調查(主要對象是研究生),多數人認為,要先規劃教育,再規劃職業。這其實是不當的。雖然從時間上看,是先讀書再工作,但在邏輯上,卻是先設定職業目標,再制定教育規劃。所以,高考后,考生首先要想清楚未來準備從事什么樣的職業,然后根據職業目標選擇相應的專業和學校。
那么,職業規劃應該考慮哪些因素?不少人知道影響職業的一些重要因素,但缺乏系統思考。對于職業規劃,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興趣、能力和收益。能力是考慮自己是否擅長某種職業,收益是考慮該職業的社會回報,以經濟回報為主。首先,尋找三者的交集,即選擇既喜歡,又擅長,收益也高的職業。但很多人找不到同時具有這三個優點的職業,那如何選擇?不能選擇自己討厭的,否則人生太痛苦了。在不討厭(不必喜歡)且社會收益不算低的情況下,選擇擅長的。這樣,至少在你所在的行業,更能夠發揮長處。在不討厭且能力一般的情況下,選擇回報率高的職業。雖然在行業中不夠杰出,但在行業之間對比時,會體現出優勢。有自己特別喜歡,但能力和收益一般的,可以選擇特別喜歡的。
確立了職業,就該考慮專業。但不少考生面對一種尷尬局面:考分上得了好學校,但不能選好專業。那么,是專業優先還是學校優先?筆者認為,考大學是專業優先,而非學校優先。雖然名校出身會讓人臉上有光,但一個人在社會中主要靠專業技能吃飯,而非靠學校名氣。
某個專業好與不好是具體、復雜的事情,但有些基本道理須明白。首先,要明白專業和職業的關系,二者并非總是對應的。有些職業必須從特定專業入手,譬如要當醫生,必須選擇醫學專業。但有些職業未必需要從特定專業入手,譬如想從事管理類職業,未必需要從管理類專業入手。因為,大學的存在價值在于教給我們在社會上不能或很難獲得的知識和能力,而管理的社會實踐性很強,理論性相對較弱,同時,管理對情商的要求較高,這些都需要在社會上歷練,所以,大學在管理方面的相對優勢并不強。或許,把管理學作為輔修專業,或者工作幾年后重回學校讀MBA,是更優的資源組合。在大學階段,學一些具體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打好理論基礎、進行思維訓練、提升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少受具體技能的局限,有更大的選擇和發展空間。
總之,專業和職業規劃并非重視就能做好的。只有明白專業和職業規劃的基本道理,才能規避風險、減少失誤,讓人生更順暢。(作者:鄧曦澤)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考 職業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