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擬推向全國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這一在北京、廣東等13省份推行了近兩年的做法,擬由試點推向全國。今后,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領域的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法律都擬明確“檢察機關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昨日上午,最高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關于提請審議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和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提出上述公益訴訟改革思路。
13省份試點將近兩年
2015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決定》,北京、廣東、內蒙古、吉林等13個省份作為試點,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公益訴訟試驗田”工作。
在13個試點地區,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如果發生造成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檢察機關可以作為訴訟主體,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不再“冷場”
此前,2013年的新民訴法明確了民事公益訴訟的主體,“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p>
2015年的新環保法提出,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可是,與群體性環境事件逐年增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益訴訟并未隨新民訴法、新環保法的出臺而“井噴”,個別環境資源審判庭甚至曾面臨“無案可審”的局面。
昨日上午,最高檢檢察長曹建明作“關于提請審議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和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說明時表示,在試點地區,公益訴訟原來的“冷場”局面已經明顯改觀。
他通報了兩組數據。截至今年5月,各試點地區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7886件,其中訴前程序案件6952件,提起訴訟案件934件。訴前程序案件中,行政機關主動糾正違法4358件,相關社會組織提起訴訟34件。起訴案件中,人民法院判決結案222件,全部支持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
此外,各試點地區檢察機關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12.8萬公頃,督促治理被污染水源面積180余平方公里,督促1400家違法企業進行整改;挽回直接經濟損失65億余元,其中督促收回國有土地出讓金54億元,人防易地建設費1.26億余元,督促違法企業或個人賠償損失2億余元。
最高檢提請修法明確
曹建明說,到今年7月,13省份的試點期滿。今年全國兩會上,240余位代表、委員提出議案、建議,認為試點完善了公益保護體系,達到了預期目標,建議在全國推廣。
今年5月23日,中央深改組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建議的報告》。會議指出,試點期間,檢察機關辦理了一大批公益訴訟案件,積累了豐富的案件樣本,制度設計得到充分檢驗,正式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時機已經成熟。
因此,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最高檢提交“關于提請審議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和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擬通過修訂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明確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主體地位,以及能夠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主體范圍。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等環保學者認為,對于主體資格一直缺失的行政公益訴訟來說,立法明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形成“官告官”關系,有利于推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
曹建明也表示,“試點中,超過75%的行政機關在收到檢察建議后主動糾正了違法行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訴訟 公益 檢察機關 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