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為何沒一件文物寫張獻忠的名字 但確認是他的沉銀
“確實沒有一件文物上會寫張獻忠的名字,也不太可能會寫。我們發現了一些金銀容器,但也不能確認張獻忠是否用過。但我們發現了張獻忠冊封妃嬪的金冊,可以確定是張獻忠的妃嬪用過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公眾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領隊劉志巖副研究員在復旦大學說。
“復旦文博講堂·古代藝術與文化遺產系列講座”第10場前不久邀請到劉志巖副研究員在復旦大學博物館穎琴廳做了題為“沉銀尋蹤——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考古大發現”的學術報告。
劉領隊采用自問自答的演講方式帶領聽眾回顧了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始末,然后又拋出一些述懸而未決的考古問題,讓聽眾對后續的發掘充滿了期待。學術報告后,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倫院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李天綱教授、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高蒙河教授作為講談嘉賓對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現的意義進行了討論與述評。
經復旦大學文博系授權,澎湃新聞發表此次講座主要內容的整理稿。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公眾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領隊劉志巖副研究員
一、 發掘緣起
張獻忠,陜西延安人,是與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文獻記載,張獻忠性格狡猾,喜殺戮。起義生涯前期,主要采取流動作戰的方式,從陜西起家,最后轉至長江流域。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兩年后內外交困,做戰略轉移,在順慶府(今四川南充市西充縣)遭遇清軍,被清軍射死。
2005年,四川省彭山縣在岷江河道內修建引水工程,挖出了一段木鞘,里面發現有7枚銀錠,為破解歷史之謎提供了線索。2005-2015的十年間,在同一段河道內又陸續發現了一些與張獻忠有關的文物。2015年12月,四川省考古院在彭山組織召開江口沉銀遺址保護與考古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目前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彭山江口就是張獻忠的沉銀地。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準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二、 工作流程:考古工作如何開展
綜合考慮將江口沉銀遺址的地理位置及環境后,考古隊員們決定采用圍堰的方式進行發掘。發掘范圍則通過調查走訪、歷年發現結合地球物理探測儀檢測的手段來確定。
通過圍堰解決發掘平臺,把水下考古變成陸地考古。發掘過程中用RTK對每一件出水文物進行定位。文物的唯一出水地點就這樣得以確定。江口沉銀遺址的在發掘之初便配套建立了考古數據管理平臺,每天都會將今天出水文物錄入到系統進行更新,可以直觀看到每天出水了多少文物,每個質地的文物出水了多少。遺址上發現了很多細小文物,如戒指、耳環、發簪,所以我們專門設立了篩選區域,用高壓水槍,把發掘的泥土、砂巖全部沖洗、篩選一遍,避免文物的流失。
對于現場文物的保護,考古隊也是秉承邊發掘邊保護的原則,在現場對文物進行及時的防護與檢測。
編輯:楊嵐
關鍵詞:考古 文物 張獻忠 發掘 沉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