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忙著燒錢圈地 分享經濟的盈利模式真的已經走通了嗎?
眼下還是忙著燒錢圈地
6月22日,拿到新一輪6億美元融資的摩拜單車宣布進入日本,這也是繼新加坡和英國之后,摩拜單車進入的第三個海外市場。此前,ofo則宣布進入哈薩克斯坦,表示已在美國、英國、新加坡、哈薩克斯坦四個國家的多個城市投放單車。在資本的支持下,共享單車巨頭的“跑馬圈地”從國內延伸到了海外。
分享經濟不言盈利,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在資本的驅使下尋求規模的快速擴大,資本主導了“游戲規則”,投資機構梅花天使創投合伙人吳世春就表示:“想進入這個共享市場的財務和戰略投資人非常多,他們有些是為自己產品尋求協同效應,有的希望借此創造高頻用戶入口,也有為基金刷品牌存在感的,大家唯一都不提的就是如何賺錢。”
這也讓“燒錢補貼”成為常態。同樣在共享單車領域,盡管和網約車相比,用戶對價格相對不十分敏感,但“價格戰”同樣一再出現,你宣布“周末免費騎”,我就宣布“整周免費騎”,你推出“紅包車”,我就推出“騎行得紅包”。有分析表示,僅摩拜和ofo兩家,每周的補貼費用就達到了千萬元級別。
資本瘋狂“燒錢”并非只是頭腦發熱。在騰訊研究院副院長孟昭莉看來,分享經濟意味著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燒錢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廣告方式,有培養用戶的作用,能迅速發現潛在用戶、縮短培養潛在用戶的時間,比如滴滴快的的補貼,讓40歲至50歲的用戶也能夠快速融入”。市場研究機構易觀互聯網出行行業分析師王晨曦同樣表示,“燒錢”對于增加活躍用戶,以及增強用戶黏性的效果都比較顯著。從監測到的數據來看,其中摩拜和ofo都是屬于用戶體量增長特別快的企業,其他企業在搞這些活動的時候對于拉動用戶的體量也有明顯的效果。
但在培養了用戶消費習慣,同時推動市場完成洗牌之后,分享經濟依然要回歸理性,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ofo創始人戴威也坦言:“燒錢只是戰術層面的事,如果‘產品力’不存在,商業邏輯不成立,你技術越強,越懂運營的規則,反而會在錯的方向上跑得更遠,因為你的能量掩蓋了很多已經存在的問題。”
但問題就在于,分享經濟的盈利模式真的已經走通了嗎?
編輯:梁霄
關鍵詞:燒錢 圈地 分享經濟 盈利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