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潘玉蓮:我最大的心愿是看著孩子們都成為優秀的人
“冷面孔背后,是濃濃的愛”
夏日南疆,草木芬芳。灑滿陽光的小巷,彌漫著溫馨氣氛。教室的斜對面是潘玉蓮從小生活的家。在這片土地上,各族鄰居濃郁的親情一直伴隨著她。
25年前,潘玉蓮看到鄰居的孩子放學后沒人照管,便萌生一個想法:輔導孩子們做功課,督促他們完成作業。“不能讓娃娃走出校門就放了羊。”于是,她招呼兩個在室外瘋跑的孩子到她家寫作業。當時的情形,潘玉蓮記憶深刻:“孩子們作業寫完還不想回家,纏著自己講故事,一直待到晚上9點多。”
鄰居們口口相傳,放學后到潘玉蓮家的孩子越來越多,最多時有30多個,有上幼兒園的,有讀小學的,把狹小的房間擠得滿滿當當。“我們這左鄰右舍就像一家人,最初就是想幫著鄰居照顧孩子,沒想到堅持了這么多年。”潘玉蓮說。
受師資力量不足、語言環境等因素影響,當地維吾爾族孩子的普通話水平不高,家長們很著急,潘玉蓮就重點教授普通話。“如果娃娃們說不好普通話,我這個小課堂就白忙活了。”潘玉蓮向鄰居們甩出這句話。
讀課本、背唐詩、寫作文……在潘玉蓮輔導下,孩子們進步很快。在湖南師范大學讀書的艾克拜爾·玉買爾曾在“愛心小課堂”學習,“在潘奶奶那里打下了扎實的語言基礎,還有對學習認真、負責的態度”。如今,他每次假期回到疏勒縣都會先去看望潘奶奶,為孩子們輔導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做奶奶的小助手。
潘玉蓮專門騰出自家的一個房間作教室,置辦了黑板和課桌椅。冬天,她要趕在孩子們到來之前架爐子、掏煤灰、燒熱茶,讓孩子們進門就能喝上熱乎乎的加了冰糖的茶水。“娃娃們都喜歡喝這甜茶。”潘玉蓮指著茶壺告訴記者,“還別說,娃娃們就喜歡這一口,這壺茶成了吸引他們走進教室的法寶”。
潘玉蓮在學業上要求嚴格,有的孩子沒有完成任務,她會板起面孔。“冷面孔的背后,是濃濃的愛。”家長們一致評價。說到自己在課堂上一臉嚴肅,潘玉蓮笑了起來,“一切都是為了娃娃們的成長,對娃娃們的家長負責,老師越嚴肅孩子們就越認真”。
精通維吾爾語,學過英語、俄語,自學過藏語,現在還在自學日語,潘玉蓮頗有語言天分。對孩子們而言,她是“全能老師”,語文、算術和外語課一肩挑。隨著“愛心小課堂”名氣不斷提高,臨近的鎮泰小學老師也時常來取經。“潘阿姨善于引導孩子、講課有趣味,作業盯得緊。”年輕教師李寶君說,在“愛心小課堂”接受輔導的學生成績都不錯。
編輯:梁霄
關鍵詞:潘玉蓮 孩子 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