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牟廷敏:工程中磨練,向真正的“工程之師”進軍
牟廷敏(左)與謝邦珠在廣東東平大橋建設現場。
蜀道難 在“向工程學習”中前赴后繼
四川作為中國的西部,建設高速公路難;位于四川西部的高速公路,建設更難。走過雅西高速公路,考察過西香高速公路等工程的人們,體會更加深刻。西部高速公路不僅技術難度大,由于經濟不發達,還面臨建設成本太高,不建則可能丟失發展機遇的兩難境地。因此,花最少的錢,修更好的路,這是擺在政府面前的現實,又是工程師們成長的機遇。
“在西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面對如此復雜的工程,我確實不是‘工程之師’,而是工程的學生,不僅需要向書本學習,老師學習,同時,更應向工程學習,首先當好‘工程’的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工程,掌握工程,提高自己,才有可能成為‘工程之師’,駕馭工程,設計工程,建人們滿意的工程。”
牟廷敏所在的單位,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著優秀的技術創新基因,僅以橋梁設計而言,在干海子特大橋和臘八斤特大橋之前,早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世界最大跨鋼筋混凝土拱橋萬縣長江公路大橋等一大批優秀的工程摘得桂冠。
業界公認:鋼管混凝土橋梁建設,世界看中國,中國看四川。
“正因有前輩們的積累,院里又成立了專門的實驗室。我們這一代人肯干,才能將這種技術發揚光大。”牟廷敏說。
老一輩設計專家們用算盤、圓規、篾尺、鴨嘴筆等異常簡陋的工具,克服生活艱苦、地形艱險、匪患猖獗等種種困難,開啟了公路測設的歷史篇章。
“60余年,幾代尋路人給我們留下的是櫛風沐雨、不屈不撓的毅力和探索求實、奮力拼搏的艱辛,更有勵精圖治、勇于創新的銳氣。”
牟廷敏說的前輩,對其影響最大的,一個是張聯燕,一個是謝邦珠。
原四川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張聯燕,是國內轉體橋第一人,被牟廷敏稱為“啟蒙老師”。
1994年,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牟廷敏和張聯燕一起出差,同住一個標間,夜深人已入睡,牟廷敏突然聽見張聯燕在自言自語橋梁設計方案。
“當時很不理解,為什么一個人會對橋梁癡迷到那種程度。”這件事,牟廷敏至今記憶猶新,“ 后來就理解了,如果不理解,早就放棄了。”
原四川省公路設計院總工程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謝邦珠是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曾主持設計萬縣長江公路大橋。1997 年,長856 米、主跨420米、勁性骨架鋼筋混凝土拱橋—— 萬縣長江公路大橋一跨過江,成為同類橋型的世界之最。
這一紀錄在2004年被打破,由牟廷敏主持設計的巫山長江大橋主跨492米,建成即為當時世界最大跨度鋼管混凝土拱橋。
在牟廷敏心中,團隊里的老一輩橋梁專家本身就像一座橋,把對橋梁技術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傳承給了他,而他如今也在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在牟廷敏的橋梁設計團隊里,成員多為85后。
“跟年輕人在一起,壓力在我們這些橋梁老人身上,如果帶不好這群年輕人,就是我們沒有盡到責任。”這是牟廷敏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曾多次把當年張聯燕“床上造橋”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身為“橋梁”,牟廷敏也正在將這份堅持的幸福與精湛的造橋技藝一并傳承給團隊。
橋梁設計經常要技術攻關,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已經成了牟廷敏團隊的家常便飯,但談起這件事情,他們并沒有怨言,相反,歡聲笑語不斷,每每說到得意處,整個團隊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同樣暴增。
編輯:梁霄
關鍵詞:牟廷敏 工程 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