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虛擬經濟應回歸本源 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振興實體經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振興實體經濟,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落實好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實踐表明,虛擬經濟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是一個動態平衡、相互交織的過程。在振興實體經濟、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的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把握好經濟“虛”和“實”之間的對立統一性。一方面,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是相互交織的。比如,房子的建造屬于建筑行業,是實體經濟,但是炒房行為屬于虛擬經濟。另一方面,虛擬經濟也是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對于實體經濟具有服務和支持作用。因此,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是要讓虛擬經濟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防止過度投機行為。可見,強調發展實體經濟并不是簡單地打壓虛擬經濟,而是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把握住實體經濟的基礎性地位,防止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過度擴張。新形勢下,促進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尤其要求金融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和完善金融調控,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推進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使金融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
把握好加強金融監管、去杠桿和維護市場穩定之間的動態平衡性。金融去杠桿的目的在于壓縮金融同業鏈條、降低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風險,促使資金從金融系統流向實體經濟,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今年以來,在央行穩健貨幣政策的基礎上,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配合央行加強協同監管。銀監會規范理財資金,整頓影子銀行;證監會加強對上市公司質量的審核,規范大股東減持行為,積極完善資本市場;保監會規范保險資金,防止保險公司利用高杠桿的險資擾亂實體經濟。這些舉措為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營造了良好政策環境。同時也應看到,強監管、去杠桿容易引起資金利率不斷攀升,需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應準確監測和把握全社會的實際融資狀況,合理安排相關工具搭配和操作節奏,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把握好去杠桿和維護市場基本穩定的平衡,進而穩定市場預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把握好去產能與消除體制機制障礙之間的高度同步性。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出現失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近些年來很多產品的生產能力嚴重超過有效需求,造成社會資源巨大浪費,導致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低,對資金的吸引力下降。因此,只有采取去產能等手段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才能更好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為了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應大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使去產能與消除體制機制障礙、采取市場化手段之間具有高度同步性。為此,必須加快建立市場化法治化去產能機制,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由市場來進行優勝劣汰,對“僵尸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淘汰行業內的落后產能和低效率企業。同時,要發揮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功能,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用市場化手段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和銀行不良資產,靈活運用不良資產批量化處置、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提高不良資產回收效率和回收價值,提升不良資產處置效果,為過剩產能企業提供新的退出渠道。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遠海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經濟 實體 資金 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