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小鎮彩禮之變:一度要價50萬 如今“指導價”兩萬
好不容易熬到兒媳過門,老梁卻用一根麻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事,出在河南省柘城縣。縣里有個張橋鎮,張橋鎮有個張橋村,村東頭有個氣派院,院主人就是2015年過世的老梁。
白樓、紅門、金色瓦片,乍一看透著“實力和臉面兒”。可走進門,卻吃驚地發現,墻沒有刷白,窗沒有玻璃,就連通往二層的扶手都沒有安裝。再一問,門是賒的,窗是賒的,樓板也是賒的。
為給兒子娶媳婦,老梁借錢蓋樓房、送彩禮,欠了一屁股這輩子還不完的債,直到搭上命。
“喜事一辦,毀于一旦。”鄉親們說起來,也只能搖頭嘆息。老梁的悲劇雖極端,“天價彩禮”之痛卻十分普遍。在柘城縣周邊,娶親禮從六萬六、八萬八,一路飆漲,后來干脆按斤稱人民幣——“三斤三兩”,約合14萬元。沒多久,“萬紫千紅一片綠”又風靡鄉里:一萬張5元、一千張100元和若干張50元,約合18萬元。這還不算完,再加上一輛汽車和一棟樓,美其名曰“一動不動”,還要幾十輛車組成的迎親隊。估算下來,一對新人從相親到過門,開銷得要50多萬元。
一個農民靠種地、打工,不吃不喝,每年攢5萬元,湊上這錢要整整10年。
移風易俗,刻不容緩。去年底,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專門會議,提出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移風易俗,樹立良好鄉風。柘城縣立行立改,降彩禮、易風俗,文明節儉辦紅白事,助力脫貧攻堅。
一場觸及農民心靈秩序的“彩禮之變”,在張橋鎮漸漸生發。
編輯:梁霄
關鍵詞:小鎮 彩禮 指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