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聚焦大學生消費變遷:必備品從飯盒變成手機電腦
1998年入學
——聯絡工具是BP機
1998年,李敏(化名)進入浙江某高校工商行政專業學習。作為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李敏當時的大學生活已經寬裕了不少,她記憶中,當時每個月的生活費大概在八九百元,這些費用主要用于吃飯、穿衣上,消遣娛樂的項目很有限。
“我們當時就帶著自己的生活用品去學校報到了,別的什么都沒有?!崩蠲艋貞?,那個時候手機還沒有普及,也沒有什么電子設備,自己上大學以后買了一個BP機當作聯絡工具。而當時學英語也是聽卡帶,能有一個復讀機或者Walkman就很不錯。
上世紀90年代末,電腦還沒有在高校普及,學校里不流行網絡游戲和社交軟件。李敏說,自己那個時候比較專注學業,不太出去玩,大多數時間還是用在學習上。
“當時父母給的生活費里,我要想辦法節省出一些用來買學習材料,還有用作一些考試的費用。”她回憶稱,大學時代同學們的生活費基本都是依靠家里提供,很少有人打工做兼職掙錢,機會少,大家也沒那個意識。
在李敏看來,當年學校里的攀比風氣也并不是很明顯,同學們沒有一窩蜂去追求某個東西,生活很簡單。
2003年入學
——每天10元錢可以在食堂吃得很好
2003年,李虹含進入鄭州大學學習。回憶起十幾年前上大學的情景,他告訴記者,當時周圍很多同學還是比較清貧的。
“食堂吃飯也很便宜,一天下來不到10塊錢也能吃得很好了,再加上買日用品一類的額外開銷,那時候一個月四五百元的生活費就足夠了?!崩詈绾f,上學時,自己每個月還能領到五六十塊錢的國家補貼,在當年看來,這筆錢已經不算少了,每次發下來時都很開心。
“剛上大學的時候,手機還沒有完全普及,也沒有智能手機,我記得我第一部手機是到2007年時才買的,是一部諾基亞的直板手機。”李虹含回憶,剛入學的時候,大家還都買電話卡,用電話和家人朋友聯系,每個月的通訊費支出并不多。
“那時候人情支出很少,因為大家都是窮學生,能在食堂一起吃個飯就覺得很開心,沒有說每天出去,你請我我請你的,雖然清貧,但是也很快樂,這是我們當時真實的生活寫照?!崩詈绾f。
大學時,李虹含第一筆額外收入是大四時當家教賺來的錢,擅長寫作的他此后還給不少報刊雜志投過稿子,賺取了稿費報酬,雖然在現在看來收入并不多,在當時已經足夠讓身為學生的他感到興奮與快樂。
“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盡量要懂事聽話,不要給父母增加太多負擔,所以一直都是量入為出,不會為了追求一些物質上的享受過多向父母伸手?!崩詈绾f。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 必備品 手機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