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高校宿舍食堂要“共享”嗎 專家:不能搞“一刀切”
專家:共享高校公共資源不能搞“一刀切”
近年來共享經濟已成風口,各種各樣的共享頻出。但也有專家指出,現在許多所謂的共享并不是真正的共享。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對于供給方來說,通過在特定時間內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來獲得一定的金錢回報;對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擁有物品的所有權,而是通過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而現在的共享單車等往往并不是利用閑置資源,而是要新購買商品之后再用于出租,這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分時租賃,而非共享。與之相比,高校宿舍在假期的短租,顯然是盤活了閑置資源,那么這種“共享宿舍”的模式是否值得在更多高校推廣?或者高校是否可以向社會開放更多資源?
“是否進一步設計?目前沒這個打算,因為我們本就不是奔著盈利去的。”羅鴻說。她認為,共享宿舍與外面的共享單車相比,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利用了閑置資源,然后收取一定費用,但費用都不高,以方便大家為主”。
無獨有偶。近日,湖北大學一位大四學生利用學校食堂開辦了一間共享廚房,付10元,帶上自己的食材,就能在共享廚房烹飪菜肴。同時,共享廚房所進的食材都會經過學校食堂的嚴格審核。目前,創辦共享廚房的楊海北正打算把共享廚房模式在武漢各高校中進一步推廣。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盤活暑期閑置資源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契約約定以平衡多方關系。“房子是學校的產權,學校如何去做可以作決定。在作出決定時要注意各個方面關系的調整。因為共享時間是短期的,衛生、用水、用電,以及安全問題應該通過相應的方式約定,避免出現問題。比如可以簽短期協議,住進來的人應該注意什么,包括衛生,是做清掃還是有清潔工。最好把它講清楚”。
他認為,相比較旅館,學生宿舍最大的競爭力就是價格。“這種低價來自低成本”。從經營角度來說,學生宿舍不存在房租等支出。保潔等工作,主要由學生自行完成。“但是開放之后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清潔工作誰來做,無形中又增加了成本。”儲朝暉稱,暑期開放的校內各類場館,實際都會增加運營成本,“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大,后勤和安保的壓力就體現出來了。”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盡管“共享經濟”越來越熱,但是“高校不同于社會,應兼顧到學生及家長的感受”。“雖然有住宿登記制度,但是如果有人持偽造證件入住,就是一大隱患”。
“符合開放條件的大學怎樣向社會開放,應該有系統性的鼓勵政策”,汪玉凱認為,“共享宿舍”涉及管理、維護、維修等費用,需有明確政策指引,“可允許學校通過成本核算收取一定成本費用,或者單列經費進行補償。”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校長劉向兵認為,共享宿舍并不是新生事物,因為在國內的高校,大學生對校園公共資源的使用本身就有“共享”的性質。
“是個好現象,如共享宿舍,對高校而言,盤活暑期空置的資源,既滿足游客或考研學生的需要,又有利于實現學校資源的保值增值;共享食堂,或者共享廚房,對于學子來說可以吃一頓自己動手做的飯,對于學校來說某種程度上避免同學們在宿舍使用違規電器,一舉兩得。另外一個好處,是有助于學校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劉向兵說。
但是,他認為是否共享校內資源,對于學校而言是一種挑戰。“一是應當嚴格限制在假期,不能和在校學生爭資源、爭空間,高校辦學資源總體上是很緊張的,更不能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這是底線;二是校園安全、宿舍安全管理要加強,水電運行、物業保潔管理都要跟得上;三是學校要進一步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滿足市場需求。
對此,他給出建議,“一是高校如果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飪之類的專業,可以發揮學校專業的優勢,把共享的宿舍和廚房作為專業實習基地,一舉數得;二是不妨與校外專業團隊進行合作,事半功倍,如與校內酒店承租方或外部的旅游公司、酒店特別是搞民宿的實體進行合作,實現共享的可持續。”
“是否共享、是否開放,是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問題,不用‘一刀切’,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辦學實際做決定。如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對來旅游的人都要限制數量,是不可能再搞什么共享的;西南民族大學處在成都這樣的旅游城市,游客對便宜實惠又有特色的住宿有巨大需求,假期開放后,又不影響學校的正常秩序,這樣做則完全可以。總之要因校而異。”劉向兵說。(記者 楊利偉 實習生 謝佳潔)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共享 宿舍 高校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