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政協協商
山西省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建言農業供給側改革
人民政協報記者 武珍
“制定山西省功能農業發展規劃,明確目標定位、發展布局和實施步驟”;“加快建立山西功能農業和功能食品研究院,建設國家級功能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并制定功能農業技術標準”;“探索‘政府引導、科技引領、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功能農業發展模式,對生產、加工、銷售、檢測基地實行以產代補、以消代補等辦法,推進功能農業產業化、品牌化、標準化、市場化、信息化建設”……山西省政協近日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功能農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為主題召開常委會議,省政協常委邢國明及省政協委員、晉中市政協主席趙慶華等提出建議。
此前,山西省政協主席薛延忠曾在省政協主席會議提出,發展功能農業,振興雜糧產業,是推進山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抓手。“十三五”期間,省、市政協要協助黨政搶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契機,為將山西打造成為“全國優質雜糧開發示范基地”而謀劃建言。
山西是著名的小雜糧王國,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眾多的特色農產品,雜糧種植面積約1500萬畝,占全國的1/10。據不完全統計,全省以雜糧、紅棗、核桃、黑枸杞、沙棘等地域特色農產品為原料的功能保健食品相關產業年生產總值達百億元。
常委會議上,委員們提出,完善功能農業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是重中之重;盡快出臺促進功能農業健康加速發展的實施意見,并從財稅、金融、科技、人才、土地、標準體系建設、質量安全監測等方面充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在小雜糧、中藥材種植等功能農業領域,構建價格補貼機制,完善風險保障機制,促進產業健康發
展。
如何破解山西功能農業產業鏈不長、附加值不高,尚未形成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的“硬傷”?帶隊調研的省政協副主席朱先奇建議,制定省、市、縣功能農業發展規劃,完善功能農產品、藥食同源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行業專項規劃;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農業科技園區,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在山西建立100個縣級功能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形成產業鏈完整、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業融合協調的新格局。
如何破解山西功能產品品牌多而雜、小而弱,尚未形成權威性強、具有市場話語權的馳名品牌的現狀?委員們建議,整合“平遙牛肉、寧化府陳醋”等眾多老字號品牌,集中打造具有山西地標特色,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品牌;推進建立以質量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生產為基礎,以農產品等級制度為重點的集生產、加工、貯藏、銷售全過程及操作環境和投入安全控制、資源保護利用等方面的標準體系,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體系;運用“互聯網+電子商務”,引導農產品生產企業與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對接,逐步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的涉農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我們將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認真落實省政協相關建議為契機,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制定出臺特優區和產業園創建方案,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省政府將組織舉辦以‘創新助推功能農業發展、品牌引領特色產業升級’為主題的第五屆農博會,通過農博會,唱響功能食品和特色品牌,提速山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出席會議的山西省副省長郭迎光回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業 改革 山西省 政協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