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偉大的變革 歷史的跨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之三
2016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習主席,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的身份,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人民軍隊就開始了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探索。然而,幾十年過去,“聯不起來”的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習主席一錘定音:建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要有緊迫感,不能久拖不決。
這是緊迫憂思,也是戰略考量。建立健全軍委、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機構,構建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干高效的戰略戰役指揮體系,重塑了人民軍隊指揮架構,使人民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邁出了關鍵一步。
這次改革,把聯合作戰指揮的重心放在戰區,把部隊建設管理的重心放在軍兵種。戰區專司打仗、主營聯合,軍種以戰領建、抓建為戰。戰區和軍區一字之差,性質卻是天壤之別。
“廟算”精且深,抓住“牛鼻子”可牽一發而動全身。關于軍隊改革,習主席反復強調,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龐大的陸軍,無疑就是改革這盤大棋的“棋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不久,習主席來到當時的濟南軍區調研。他指出,要找準陸軍在聯合作戰體系中的定位,加快推進陸軍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
2016年八一前夕,當習主席來到新組建的陸軍機關視察時,陸軍轉型發展的新紀元已經開啟。習主席叮囑陸軍領導,要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陸軍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這次改革,陸軍占全軍總員額比例下降到50%以下。這在人民軍隊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改革首戰定勝局。“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34次集體學習,專門聽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情況。習主席指出,改革勢頭很好,要再接再厲,扎扎實實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向前進。
優化結構,重塑力量。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再造精兵勁旅
改革如潮涌,后浪推前浪。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習主席指出,要堅持減少數量、提高質量,優化兵力規模構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現代化常備軍。
兵之勝負,不在眾寡,而在分合。習主席強調,要堅持需求牽引、創新驅動,改革作戰部隊編成,打造具備多種能力和廣泛作戰適應性的部隊。
2017年4月18日,習主席接見全軍新調整組建的84個軍級單位主官。
10天之后,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披露,陸軍18個集團軍番號撤銷,調整組建后的13個集團軍番號同時公布。
這只是人民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調整組建的軍級單位中,還包括海軍陸戰隊、空軍空降兵軍以及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中的諸多新型作戰力量。
這是一次劃時代的力量重塑。如果說,此前的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是“改棋盤”,那么“脖子以下”的改革就是“動棋子”,而且同樣是全局性的動、大范圍的動。
習主席強調,縱觀世界軍事發展史,軍隊的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不能固定不變,必須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變化而變化,隨著國家戰略需求和軍隊使命任務變化而變化。否則,曾經再強大的軍隊最后也要落伍,甚至不堪一擊。
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不是單純的撤降并改,而是以結構功能優化牽引規模調整,推動人民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這既是瘦身,也是強體。
新結構催生新戰力。一場奪島演習,在暴風雨中打響。硝煙深處,新調整組建的海軍陸戰隊全新亮相。脫下“陸軍綠”換上“海軍藍”,官兵身后的大山越來越遠,眼前的大海越來越近。指揮層級更扁平,作戰編組更靈活,合成化、模塊化程度更高。改革后的每一支部隊,都向著這個目標邁進。
新編成鍛造新利劍。在這次改革中,以三代裝備為主體、四代裝備為骨干的武器裝備體系正在形成。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殲-20、運-20亮相……戰略預警、遠海防衛、遠程打擊、戰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戰力量得到充實加強。
調整之后,我軍規模更加精干,結構更加優化,編成更加科學,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以來陸戰型的力量結構,改變了國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勢,改變了重兵集團、以量取勝的制勝模式,邁出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的一大步,以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力量體系正在形成。
重構重塑后的人民軍隊,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2016年早春,習主席視察國防大學。他強調,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軍院校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加強。
燕山腳下,湘江之濱,兩所著名軍校的變化引人矚目。這輪改革以重塑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為牽引,調整結構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改革培養模式,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由77所減至43所,構建起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軍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為補充的院校布局,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形成。
改革的雷電,總是在歷史的風雨中孕育。早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周恩來總理就提出實行三軍聯勤體制的設想,然而人民軍隊的聯勤之路一波三折,走得并不平坦。
2016年9月13日,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習主席向武漢聯勤保障基地和5個聯勤保障中心授予軍旗并致訓詞。
這次改革,為新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量身打造了以聯勤保障部隊為主體、以軍種保障力量為補充、以戰區聯指統一指揮運用為核心的新的聯勤保障體制,補上了人民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上的最后一塊短板。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軍事競爭的核心要素。世界軍事高新科技競技場上強手如林,風馳電掣。
潮起東方,又是一番風景。在習主席擘畫的改革藍圖中,有一個醒目的路標: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他指出,我們要贏得軍事競爭主動,必須下更大氣力推進科技興軍。
2017年,人民軍隊中一個新的機構--中央軍委軍事科學研究指導委員會誕生,連同此前成立的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國防科技創新有了全新的頂層架構。
與此同時,重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宣告成立,以軍事科學院為龍頭、軍兵種研究院為骨干、院校和部隊科研力量為輔助,軍事科研力量“航母編隊”正式起航。
讓一切戰斗力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涌流。研究制定新的《文職人員條例》,研究論證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組織修訂軍官法、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條例、義務兵條例,健全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機制,構建完善軍人榮譽制度體系……
官兵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一系列體現軍事職業特點、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正在抓緊制定推出。
大刀闊斧,蹄疾步穩。改革強軍之路上的人民軍隊面貌一新
2015年6月16日,習主席來到遵義考察。
一下飛機,他就直奔紅軍山烈士陵園。在“突破烏江天險”浮雕前,他駐足感嘆:“當時要是過不去就危險了……”
這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隱喻。人民軍隊90年建軍史,多少磨難坎坷在前,多少險關隘口當道,“能不能過去”的考驗一直擺在這支軍隊面前。恰如習主席在《之江新語》里引用過的一句古詩:“一山放出一山攔。”
2016年元旦剛過,習主席視察原第13集團軍。這是習主席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視察。
這個集團軍的前身,是當年挺進中原的劉鄧大軍三大主力之一,素以善打突圍、狹路相逢勇者勝著稱。在這里,習主席語重心長地說,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轉并行,主動來一場思想上的革命,從一切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勢、固有模式、路徑依賴中解放出來,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拿新瓶裝舊酒。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說,人民軍隊之前的歷次改革,更多是一種壓減規模體量的物理變化,那么這次改革實質是一次由內到外的化學反應,是一次體系性的重塑重構重建。改革后的問題,不會比改革以前少。
時隔兩個月,經習主席批準,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意見》,在團以上領導機關開展“新體制、新職能、新使命”大討論。隨著一場“觀念突圍”的頭腦風暴席卷全軍,“轉變職能、轉變作風、轉變工作方式”的機制轉軌“二次創新”拉開帷幕。與此同時,助推新體制落地運行的軍委機關協調機制也開始啟動。
改革,歸根到底是自我革命,是壯士斷腕,是換羽新生。
2015年12月2日,一紙命令傳來,第27集團軍領導機關和直屬分隊移防山西,成為全軍第一個因改革進行部署調整的軍級單位。
改革如登山、似闖關、像大考。這一輪改革,全軍團以上建制單位機關減少1000多個,非戰斗機構現役員額壓減近一半,軍官數量減少30%;幾十支部隊移防部署,三天之內開拔;數百名將軍調整崗位,接到命令當天即去報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從關中平原到西北大漠,從天府之國到雪域高原,從江南水鄉到嶺南山區……幾年來,多少熱血軍人離開繁華都市來到邊陲小城,告別父母妻兒走向陌生遠方。改革中,許多軍官脫下摯愛的軍裝。這些軍人的轉身,同樣助推著人民軍隊的轉型。
改革,牽動億萬顆心。這些年,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建言獻策的來信。他們中間,有部隊官兵,有地方領導,有專家學者,還有老紅軍、老戰士……
改革,得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習主席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攻堅戰役,軍隊要全力以赴,全黨全國要大力支持,堅持軍地一盤棋,齊心協力完成跨軍地改革任務,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把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助推改革強軍的巨大力量。許多地方黨委議軍會上,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是:為官兵減負,就是給軍隊改革助力。
改革,引起世界關注。外國媒體上,對中國軍隊改革的描述頻繁出現“罕見”“密集”“震撼”等字眼。“不必過度解讀。”雖然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的回應總是云淡風輕,但在各國同行的眼中,這些變化似乎并不簡單。
國防大學防務學院,來自多國軍隊的中高級軍官學員,舉行了一場題為“中國軍改”的圓桌討論。一位外軍學員感慨道:“中國軍改涉及面廣,是一項龐大復雜的工程。改革得以順利推進,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領導力。”
改革正在路上。5年來,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刀闊斧、蹄疾步穩,邁出了構建中國特色軍事力量體系的歷史性步伐,實現歷史性突破、取得歷史性成果。這場重塑重構使我軍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實現了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為強軍事業增添了強大動力,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深厚基礎。
改革未有窮期。習主席號召,我們要保持銳意改革的決心和信心,保持攻堅克難的勇氣,保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奪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勝利。
——要把統一思想認識貫穿始終,引導全軍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跟緊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跟緊國防和軍隊改革前進步伐,形成推進改革強軍的強大勢場;
——要把堅持問題導向貫穿始終,扭住深層次矛盾和重點難點問題持續用力、精準發力,確保改革不斷取得突破;
——要把加強組織領導貫穿始終,把準改革方向,搞好研究論證,掌控節奏力度,加強檢查督察,使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
這三個“貫穿始終”,為推動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必將引領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取得新的更大勝利。
讓我們再次回到朱日和草原,回到那片被炮火和履帶反復犁耕的土地。與以往歷次大閱兵不同,此次受閱官兵是直接從演兵場開赴閱兵場。
“統帥千鈞授,全軍一念同。”改革驅動千軍萬馬,在習主席深情的目光注視下,正鏖戰在廣袤的國土、浩瀚的蒼穹、遙遠的大洋!(新華社記者曹智、王玉山 解放軍報記者武天敏、曲延濤)(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黨中央 領導 推進 強軍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