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巡視與中國特色的治黨之路
《巡視利劍》一經播出,便在黨內和社會上引起了熱烈反響。這主要不是因為專題片里透露的揪出大貪、巨貪的不少細節引人入勝,而是因為巡視這個傳統制度正在發揮的作用令人刮目相看。如果說,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取得的最亮眼、最為人們公認的成就是反腐,那么,巡視制度就是取得這些成就的法寶。從這個角度講,巡視制度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國之利器、黨之利器”,當之無愧,名副其實。十八屆中央紀委執紀審查的案件中,超過60%的線索來自巡視。僅此一項,就已經說明了巡視制度在黨內監督中的作用和分量。
在中國,巡視這種制度古已有之。作為古代監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所以,國人最容易接受。而我們黨的黨內巡視,從按照蘇聯布爾什維克黨的模式建黨時就開始了,是共產國際指導中國革命的直接產物,在民主革命時期對保證黨的集中統一、增強黨的戰斗力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讓巡視這一借鑒傳統監察制度的黨內監督方式,煥發出全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威力,用之于管黨治黨,是中國文化和黨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光大的一個重要而具體的體現,因其有效而為人們所肯定和贊賞,自在情理之中。
但在我們黨執政以后,這個制度一度被忽視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我們黨又開始恢復巡視制度。巡視真正發揮作用關鍵在真巡視,關鍵在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過切實的手段和措施,把巡視變成剛性行為。為此,黨中央在一屆任期內兩度修訂《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對巡視目標、巡視定位、巡視內容、巡視延伸、巡視責任等不斷進行“升級”,使巡視制度獲得了巨大活力。十八大以來,中央把“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確定為巡視工作的方針,根本扭轉了巡視工作或是流于形式、或是“雨過地皮濕”的狀況。以發現問題為導向,不僅僅針對貪腐,而是針對所有掌權用權中的問題,成為動真格的有力手段和途徑。由此形成的震懾力,真的是空前未有。
執政黨就是掌握公權力的黨。作為執政黨,最要緊的,一是用好權力,二是看住權力,看住手中掌握權力的干部。用好權力,就是使權力的功能充分發揮,最大化地為人民服務;而看住權力,就是有效地防止權力變形,防止權力被濫用。曾有句話說我們的現行監督制度存在“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問題。言下之意,是對權力的約束和監督,力度不夠。建立巡視制度,就是抓住上級監督這個要害,針對“太遠”的問題貼近監督,使之制度化、常態化。形象地說,巡視制度就好比是為監督這把刀開了刃,把它變成了真正的利劍。
不僅如此,實踐表明,巡視更是建立權力監督制度體系的重要抓手。前面講到的三個“太”,其實是相互聯系的。若上級監督不到位,同級監督自然得不到上級的足夠支持,必然孤掌難鳴、硬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下級監督、民主監督,也就成了虛話。只有把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多管齊下,形成機制,監督才能落到實處。各個方面的監督需要一項一項地完善,扎籠子的荊條需要一條一條地編織,但總要有個抓手和起點。在我們這個體制下,上級監督無疑是這項系統工程的最重要部分。中央抓住巡視這個最重要的牛鼻子,不但使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得以落實,而且由于真抓實干,燃起了群眾的希望,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在許多地方,人民群眾從巡視組的實際行動中看到了中央反腐敗、抓黨風的堅定決心,紛紛參與進來,巡視本身留出來的廣大空間開始得到充分利用。可以這樣說,正是巡視制度的不斷推進和提升,促進了黨內監督與民主監督、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和自下而上的群眾監督有機結合大好局面的形成。
當然,我們也應當非常清醒地看到,對權力的約束和監督,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永遠在路上。巡視制度不是監督的全部,完善權力監督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巡視制度取得的巨大成效,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沿著監督制度創新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成功的治黨之路。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巡視 監督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