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從“臟亂差”到“多元化”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題:從“臟亂差”到“多元化”——北京地下室迎來華麗“轉身”
新華社記者孔祥鑫、鞠煥宗
租住流動人口、污水垃圾遍地、空氣污濁難聞……在北京,不少普通居民地下室曾經對外出租,不僅安全隱患重重,也給周邊居民帶來諸多生活上的困擾;如今,曾經的“洼地”被便民倉儲間、歷史文化展陳室、綜合文體中心取而代之,北京的地下室迎來了華麗“轉身”。
在位于北京海淀的牡丹園地鐵站附近,仰源大廈的普通地下室曾經被分隔成170個小房間,作為群租房出租。而從去年“十一”開始,這里成為服務周邊居民、商戶的便民倉儲間。
北京地下室的嬗變源于其開展近6年的普通地下室綜合整治工作。通過聯合執法、綜合治理等方式,北京重點清理違規使用、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隱患的散租住人普通地下室2000余處。
“違建拆除,散租戶離開后,大廈產權方與街鎮、周邊居民充分溝通,考慮以滿足周邊社區居民及大廈內各商戶日常需求為落腳點,于2016年6月底確認用作便民自助倉儲間,并委托專業公司開展專業化管理。”存哪兒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創始人宋安東介紹,這里的租金基本上是地上租金的三分之一,現在70%的倉儲間已經出租出去了。
“小的倉儲間每個月只要100多元錢。”記者采訪中,在附近工作的孫女士恰好來倉儲間取些小物件,“很劃算很方便,我租了快1年了。”
自助倉儲間門前裝備了一套人臉識別系統,對進入地下倉庫內的人員實行“刷臉”,還備有一套刷卡系統,24小時均可進出倉庫。
“地下倉庫內統一的明黃色和灰色相間風格,整潔而美觀,每間倉儲間的門上都有編號和智能防盜鎖。”宋安東介紹,一共設有大小不等的200多個倉儲間,最小的0.5立方米,最大的20立方米。
“自助倉儲間內存放的大多為附近居民裝修時搬出的家具和家居用品,以及租戶公司臨時存放的票據和辦公桌椅。”宋安東說,自助倉儲有著新穎獨特、行業稀缺等特點,吸引了大廈周邊10公里范圍內的居民及公司前來建倉。
除了便民倉儲間,普通地下室還被改造為歷史文化展陳室、綜合文體中心等多元化用途。
在海淀區田村路街道永定路25號院,4000多平方米的兩層普通地下室,現已成為深受周邊居民歡迎的游泳健身場所。進入地下一層,跑步機、橢圓機、仰臥板等各種鍛煉器械一字排開。地下二層設有乒乓球案、棋牌室、舞蹈活動室和游泳池。
在西城區牛街東里一區,14號樓普通地下室成為牛街街道歷史文化展陳室。2015年12月8日正式開館,至今參觀人流量約5000人。在近6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內,運用近200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及100余件歷史實物,展現了牛街地區的時代內涵及歷史足跡。
在西城區牛街西里二區,曾經居住了90余人、隔斷間達到70余間的2號樓普通地下室,“搖身一變”成為一處涵蓋社區舞蹈隊排練室、黨員閱覽室、黨員教育基地、黨建講習所、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書畫活動室、青少年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手工制作室等9大功能在內的綜合文體中心。
“隨著普通地下室綜治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全市有大量騰退普通地下室處于空置狀態,這既不利于后期的長效管理,也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會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對騰退普通地下室利用進行研討,指導各區先行先試,積極推進騰退普通地下室利用的試點工作,全面提升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環境。
例如,海淀區田村路街道根據區里的相關規定,組織社區牽頭對周邊居民進行入戶民意調查,結合居民需求反饋和地下室實際情況,最終決定改造此處普通地下室用于居民健身和社區活動,同時街道投資配建部分設施免費服務周邊居民。
“如今,北京市各普通地下室再利用正在探索走出一種政府、市場、社會良性互動的新路徑。”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完)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地下室 普通 倉儲 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