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九三學社張桃林:讓現代農業搭上“國際快車”
張桃林
總體上,要立足我國農業比較優勢和發展需求,聚焦重點地區和關鍵領域,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調劑國內余缺,強化頂層設計和部門協同,加速形成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農業對外合作格局,促進我國農業結構升級、方式轉變、動力轉換,提高農業發展的綜合產能、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一是進一步優化農業對外合作的謀篇布局。按照“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統籌考慮全球農業資源稟賦、農產品供求格局、科技研發水平和投資貿易政策環境等因素,科學確定國內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分區域、產業、產品謀劃農業對外合作布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農業投資、貿易、技術和產能領域的合作,與生產條件好的農產品出口國的調劑型、緊缺型農產品供給能力合作,與糧食進口國和主要缺糧國的農業技術合作,構建重點突出、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區域農業合作布局。鞏固果蔬、茶葉、水產等傳統出口產業優勢,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糧食和跨國農業企業集團,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品牌,初步形成農業對外合作全產業鏈布局,推動優勢產能轉移。突出科技合作的先導地位,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促進技術轉移。瞄準國際前沿農業科技領域,聚焦應對氣候變化、農業節本增效、可持續發展、保障食物安全等重點,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在境內外建設一批國際農業科技合作基地和科技示范園區。
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業對外合作的體制機制。完善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政府引導的農業對外合作運行機制,加大政府簡政放權和公共服務力度,尤其是加強對外農業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全球農業大數據系統,創新信息共享服務機制,構建糧食及主要農產品供求及價格變化等信息的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和產量與產能轉化的響應調控保障體系。健全產業損害風險監測評估、重要農產品貿易救濟和損害補償等機制,有效保障對外農業投資貿易合法權益。積極參加全球農業投資貿易規則制定,有效提升掌握、利用和引領國際標準和規則的能力水平。支持引導在境內外建設一批中國優勢特色農產品展示中心、“互聯網+”跨境電子商務、農業合作試驗示范園區等,探索構建農業對外合作的產業鏈、價值鏈支撐和各種融通平臺。
三是進一步強化農業對外合作的政策支持。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農業對外合作的支持力度,立足我國農業安全目標需求,設立一批農業對外合作項目,積極吸引國際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同時,探索設立專門針對農業對外合作的加工、倉儲、港口、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政策,引導國內外農業產業的對接互補,推進開放和一體化的全產業鏈運營,并促進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滲透互動和融合發展。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統籌農業對外合作資金渠道,切實用好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外經貿發展專項、境外糧倉科技創新專項以及政府間國際合作專項等各類資金項目。同時,要在總結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境外延伸試點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外農業合作項目與國內現有各類農業計劃和項目的銜接。此外,要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探索運用貸款貼息、風險補償、信用保證、PPP合作等財政支持手段,引導進出口銀行、開發銀行、商業銀行、投資機構以及保險公司等進一步加大對外向型農業企業的信貸保險支持力度,構建良好的農業對外合作政策環境。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學會會長)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農業 合作 農產品 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