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文明出行,從管好“熊孩子”開始
2017年中秋與國慶“喜相逢”,8天長假讓國人樂在其中。拖家攜口也好,說走就走也罷,每到這個時候,出行文明總會成為爆款議題。
最近有則暖心的新聞,可謂文明出行的注腳:9月25日,寧波飛往西安的一架航班上,一位媽媽給鄰座的乘客每人都發了一份小禮物,并附卡片:“你好!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獨自帶我的媽媽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畢竟飛機氣壓變化會讓我感到很煩躁。在公共場合打擾別人可不是好孩子,我會盡力保持安靜的。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笨战汴惻空f,寶寶全程很乖,但這位媽媽的舉動讓她很感動。
在“熊父母”扎堆的時候,忽然看到如此歉抑有禮的媽媽,確實如春風拂面般叫人舒心。
有人說這是父母的情商高,有人說這是公民的理性在……說到底,恐怕還是公德心使然。其實,小孩子哭鬧擾鄰,一般人都不會苛責計較;但父母能招呼在前、歉意在先,“禮尚往來”之下,心頭戾氣自然就成了體恤理解之和氣。
同樣是帶著孩子坐飛機,另一件奇葩事就詭異多了:8月23日,因臺風原因,南寧機場一航班無法起飛,一群孩子在家長“指示”下,搶占航空公司柜臺,并在柜臺里玩起了游戲。家長不滿,孩子當“槍”。家長的這股子“機靈勁兒”,算是不折不扣做了回出行文明的反面教材。
中國古諺有云:“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彼^教養,亦是指“教育在養育之前”。我們經常說,每個“熊孩子”背后幾乎都能找到不負責任的“熊父母”。家長如果眼里無社會、心里無他人,孩子又如何能匡扶正義、敬老孝親?當然,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如Wendy的媽媽般體貼走心,但,即便沒有耳塞和小糖果,在孩子吵鬧不休的時候,大大方方跟周邊鄰里表達歉意,這也算是合格父母最底線的“標配”吧。
帶孩子出行,難免各種“狀況”。遺憾的是,不少家長動輒就是“護犢子心理”,頻頻甩出刺人的金句:比如“他還是個孩子,你計較什么?”“一看你就沒孩子,等你有了孩子也一樣”……可問題來了,第一,文明出行本該從娃娃抓起。旁人可以不跟孩子一般見識,但家長的管教責任也跟孩子一樣低級嗎?第二,公共場所的權責邊界是很明晰的,因為你的孩子而干擾或侵害了別人的合法權益,這不是道德命題、而是法律問題。再說,設若人人都不對自家的“熊孩子”負責,帶個孩子豈非就能把公共利益和秩序玩成橡皮泥?
文明出行,就該從管好自己的孩子開始。據國家旅游局預計,今年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間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7.1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將達到5900億元。如此龐大的人流量,車水馬龍、人多路堵,越是公共場所,越要公德為先、公益為先。中國社會文明的進程,也許就在每一個孩子的守序有節里,也許就在每一次出行的大路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出行 孩子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