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解析上海GDP增速重回7%的動力“密碼”
新華社上海10月22日電(記者姜微、何欣榮)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3季度上海GDP同比增長7%,不僅在上半年基礎上有所攀升,也是時隔兩年重新邁上“7速”臺階。數字不是目標,而是上海全力貫徹自貿區和科創中心建設兩大國家戰略、堅持創新驅動提質增效、落實供給側改革的自然結果。
創新轉型輸出澎湃動力
2015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長7%。彼時上證指數節節攀升,來自股市和樓市的紅利為上海經濟做出不小貢獻。如今重回7%,一樣的數字,含金量和質效則大大提升。
制造業走出低谷,二三產發展更加協調。統計顯示,今年前3季度上海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服務業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
新興產業逐漸扛起增長大旗。前3季度,上海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7.9%,新一代信息技術增長12.3%,生物醫藥增長9.2%。
實體經濟后勁仍足。前3季度,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步入正增長通道。
“圍繞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目標,上海積極推動創新轉型,‘百花齊放’的格局進一步鞏固。”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處處長高騫說。
能夠對活體細胞進行三維全息成像、最短僅需2分30秒就能認識一個蛋白質……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大科學裝置,成為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搖籃。除了已有的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中心,上海超算中心、李政道研究所等重大基礎科學設施集群也將陸續擴容或落成。
位于郊區的上海松江,沿著G60科創走廊布局,今年陸續引進了海爾、修正、清華啟迪、正泰等一批百億級項目。“秉持新發展理念,要全力抓實先進制造業的產業航母集群發展。”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說。
此外,靜安區的大數據、寶山區的石墨烯等功能性平臺扎實推進,青浦區的北斗產業集群和徐匯區的人工智能產業嶄露頭角,上海的增長動能加速轉換。
深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市場主體的創新轉型,離不開制度創新的保駕護航。對接自貿區建設,上海各區“照著做”與“自主改”并舉,加大簡政放權力度,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正逐步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誕生國內1/3一類新藥;背著書包進來就能搞新藥研發;無需建廠,也能擁有自己品牌的上市新藥……作為首個試點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區域,上海張江將生物醫藥行業遇到的“痛點”變成“疏點”。
在上海徐匯區,隨著黃浦江沿線8.4公里岸線貫通開放,濱江地帶將陸續建成一大批商務樓宇、文化設施和公共空間。順應這種趨勢,打破行政區劃和部門界限的濱江市場監管所近期掛牌。“無論是服務經濟轉型升級,還是強化區域綜合管理,都需要一支高效的市場監管力量。”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局長俞曉紅表示。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近期,上海市政府發布相關行動方案,推出60項具體舉措建設“一帶一路”橋頭堡。與此同時,人才新舉措步步深入、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共同釋放出全方位開放的強大合力。
金融是上海開放的優勢和重點。目前上海正加快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建設,打造人民幣跨境支付和清算中心,境外機構和企業也紛紛在上海金融市場發行債券。“上海將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合作,放寬境外金融機構準入限制,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投融資中心和全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說。
環境整治彰顯綠色定力
進入深秋,藍天白云時常在上海市民的朋友圈里刷屏。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海PM2.5年平均濃度降到45微克/立方米。今年預計可以進一步降到40微克/立方米左右。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是上海近年來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持續補短板的成果,也彰顯了城市綠色發展的定力。
統計顯示,近兩年來上海累計拆違1.5億平方米,“五違”問題集中區域基本消除。9個郊區騰出土地86平方公里,7個中心城區騰出4.56平方公里,大多數變成了城市綠肺、綠廊。
不只是藍天白云,環境整治對上海發展產生的助推力是多方面的: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50個市級地塊在環境整治中,總計消除違法用地2.1萬畝,整治污染源3395處,關閉無證及淘汰企業9922家。嘉定區委書記馬春雷說:“要將‘五違四必’綜合整治與產業轉型、城市發展、民生改善同步推進。”在閔行、奉賢,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企業落戶,包括“東方美谷”在內的美麗產業蔚然成型。
探索特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新途徑。上海靜安區借鑒“河長制”的做法,推進“兩級路長”“一路一策”機制,環衛作業從原來的“管路面”延伸到“管設施”“管綠地”,將道路要素納入全覆蓋管理。
凝聚發展“向心力”。隨著環境改善,百姓滿意度和獲得感增加,干部的精氣神十足。上下齊心,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了強大的“正能量”和“向心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上海 增長 中心 發展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