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晚秋季節 老年人養生保健常識
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 王碧輝
晚秋涼風習習,菊香四溢,重陽節,一個屬于老年朋友的節日也悄然來到。然而身體健康才是老年人歡度節日、安度晚年的前提。晚秋初冬,氣溫下降,正是老年人各種疾病高發的季節,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主任醫師王樂榮針對氣候特點,根據中醫“未病先防”的理念,提出晚秋季節老年常見病相關防治措施及養生保健常識,為老人送上一份“健康禮包”,助力老人樂享夕陽紅。
胃腸道疾病
飲食清淡,勞逸結合
深秋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因此,有胃腸道疾病的老年人在寒冷的深秋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調節。
防治措施:堅持定時定量進餐,飲食清淡、冷暖適宜,宜吃養胃的食物如小米、山藥、薏苡仁等,切忌暴飲暴食,忌辛辣刺激及煙酒;注意保暖,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消極低落情緒;按摩內關、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養胃護胃。
慢性支氣管炎
起居有常,防燥防外感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傷肺之陰津,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癥狀容易加重。
防治措施:在氣候轉涼時,應特別注意預防感冒,感冒后及時就醫,以免引發舊疾;平時應少吃或忌食生冷、過咸、辛辣、油膩及煙、酒等刺激之品,減少或避免對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的食品,如梨、白果、百合等增強免疫力,預防老慢支復發;居室要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床單、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換和清洗,減少過敏原;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呼吸系統的機能,增強對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穴位按摩天突、大椎、肺腧等穴位以及穴位貼敷均可以起到預防和減輕老慢支癥狀的作用。
關節炎
注意保暖,愛護關節
深秋季節,氣溫下降幅度較大,加上老年人的膝關節老化,局部的抗寒能力差,如果居住環境又潮濕,很容易患上“老寒腿”,而且每年都可能復發。
防治措施:居住的環境要避免陰冷、潮濕;室內應保持干燥、溫暖,床不要擺放在通風口處;耐寒能力差的老年人,冬季應特別注意腳部、腿部和膝部的保暖,平時可穿護膝保暖,堅持每天晚上熱水泡腳;體育鍛煉避免活動過多、過量而損害關節。老年人可選擇打太極拳、散步、做體操等運動;增加含鈣食物的攝入,如蝦皮、芝麻醬、海帶等;每天按摩血海、陽陵泉、內外膝眼、鶴頂等穴位可預防和減輕關節炎癥狀。
心腦血管疾病
常測血壓,備急救藥
10月末至11月初是高血壓病發作的高峰期。有腦血管疾病的老人,當受到寒冷刺激后,血壓升高,腦血管負荷加重,再加上“秋燥”常引起體內缺水,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發腦出血或使腦血栓形成,所以此類老人應特別注意。
防治措施:嚴格監測血壓,保持血壓平穩。冠心病患者家中常備一些急救藥,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這兩種藥一定要隨身攜帶,睡覺時最好放在床頭;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熱能和體重,減少脂肪攝入,多吃芹菜、蘿卜、香菇等蔬菜;嚴格限制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不吸煙、不酗酒;生活要有規律,保持足夠的睡眠;保持情緒穩定,切忌急躁、激動或悶悶不樂;按摩內關、百會、風池、后溪等穴位有祛風通絡、養心安神的作用。
糖尿病
控制飲食,適量運動
秋天冷空氣刺激,加上一些胰島素抵抗的因素增加,易使血糖升高,并易產生多種慢性并發癥。
防治措施:老年人應科學、合理飲食,定時定量,注意控制糖和脂肪攝入量,少吃油炸食品,控制總熱量攝入;在飲食中注意增加膳食纖維的量,多吃蔬菜、麥麩及整谷,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飯后注意運動,控制體重;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心態;糖尿病患者泡腳一定要注意水溫,以免燙傷形成糖尿病足;外出隨身攜帶食物和水,防止低血糖;按摩陽池、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等穴位有調理脾胃、益氣養陰的作用。
皮膚瘙癢癥
注意護膚,防皮膚干燥
老年人由于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減退,加上秋冬季節氣候干燥,容易引發皮膚瘙癢癥。
防治措施:秋季老年人洗澡次數不要過多,水溫不宜太高;洗完在比較干燥的部位如四肢、足跟等部位涂擦潤膚乳;飲食忌吃辛辣刺激之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老年人可根據身體情況適當攝入含脂肪食物有利于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攝入,可防治皮膚干燥和老化;按摩曲池、血海、三陰交、風池等穴位,有養血通絡、祛風止癢的作用。
預防老年癡呆癥
培養興趣,堅持鍛煉
老年癡呆癥患者要提前預防。
防治措施: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秋冬季節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到醫院檢查,遵醫囑調整用藥;多吃魚類、蛋類、菌菇類食品及水果和蔬菜等,幫助增加抵抗力、提高記憶力;勤動腦動手做手工增進腦力靈活性,并多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鍛煉;心胸開闊,處事樂觀,避免精神抑郁和緊張;按摩百會、內關、懸鐘、涌泉等穴位有通督調神、補腎健腦的作用。
編輯:趙彥
關鍵詞:晚秋季節 老年人 養生 保健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