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出行“無路可騎” 鄭淵潔發文抱怨引關注
收費人員不知車位是否備案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石佛營東路沒有單獨畫出非機動車道,道路兩旁則被畫上停車位,并有專人看管,每當有車輛停進停車位時,會有人記下停車時間,車主開車離開時上前收費。一名收費人員表示,車位由公司負責運營,不知道是否備案,也不能保證停在這里的車不會被貼條或拖走,車輛被劃或被破壞,需要車主自己承擔所有責任。
朝陽區六里屯一帶多位車主表示,小區要么沒有停車位,要么停車位不夠用,把車停在道路上,也是無奈之舉。
姚家園路的一處路邊停車位看管人員稱,沒有停在車位的車輛都是違停,“交警經常來貼條”。至于收費標準,家用小型車輛白天首小時6元,之后每小時9元;大型貨車首小時12元,之后每小時18元。“如果是在附近居住的話按月包停車位比較劃算,不開發票,一個月300元,開發票的話一個月350元,全天24小時隨便停。”
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朝陽區六里屯街道辦公室獲悉,關于六里屯石佛營一帶非機動車道占用一事,目前已有工作人員介入處理,并將對路邊停車位手續是否齊全進行核查。
■ 對話
鄭淵潔:讓自行車出行成為愉悅的事
去年開始,鄭淵潔就已很少開車,出行主要依靠地鐵和共享單車。最遠一次,他曾經從大望橋騎到中關村。鄭淵潔告訴新京報記者,關注自行車道被占,源于自己親身經歷,通過微博發布,也是希望盡快解決問題,“讓自行車出行成為愉悅的事”。
新京報:為什么會關注自行車道被占用的情況?
鄭淵潔:我們這一代人,年輕的時候都是騎自行車代步的,后來才以開車為主。從去年開始,我就比較喜歡搭乘地鐵出行,因為不會堵車,比較準時。再往后,共享單車出現以后,我又重新癡迷騎自行車了,因為有好幾十年沒有騎過車,還挺懷念這種感覺。以前開車時會埋怨非機動車到處亂鉆,自己騎車后才發現,很多時候自行車可以說是“無路可走”。
新京報:親身經歷后,感覺會不一樣嗎?
鄭淵潔:導致我關注這個問題的直接因素,就是一段親身經歷。今年8月底,我騎車到石佛營一帶,就是后來微博中提到的那一片區域。因為路面到處都被畫了線,自行車沒路可走,我就走了機動車道。后面的機動車一個勁按喇叭,還有一個人伸出頭罵我。后來我只好下來,把自行車推到路邊。這樣的經歷,給我一個觀察這條路的機會。我發現這條路上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是混在一起的,自行車行路也比較難。
新京報:自行車“行路難”體現在哪些方面?
鄭淵潔:原本的自行車道被占用,而且還比較普遍,都畫上了停車線。這種情況下,等于把自行車逼上人行道,起碼我遇到的就是這種情況。其實微博上指出來的這條路,情況相對還算好,因為道路本身比較寬,自行車有時候還能走一走,但是其他路段就沒有那么樂觀了。
新京報:在北京騎自行車的體驗怎么樣?
鄭淵潔:總體來說不是很友好的,因為時常面臨機動車擋道的情況。但是我發現,絕大部分司機對自行車還是很寬容的。這一方面,其實可以借鑒國外一些比較先進的做法。
新京報:國外有哪些可以吸取的經驗?
鄭淵潔:比如說我前陣子剛去了一趟以色列,在首都特拉維夫,馬路上都有專用的自行車道。就在人行道畫出單獨一道,這個路上行人不走,只能走自行車。我發現當地自行車都騎得飛快。實際上,自行車道不用多寬,很多時候一米就夠了,因為自行車超車的情況不是特別多。
新京報:為什么要選擇通過個人微博發布?
鄭淵潔:其實自行車管理這塊,北京是有基礎的,很多道路當年就是為自行車通行而建,因為我們本來就是自行車大國,后來機動車越來越多,才逐漸侵占了自行車道。通過個人微博發布,歸根到底還是希望能夠引起各方面重視,能夠把問題解決得快一些。希望騎自行車出行,能夠成為一件愉悅的事。
新京報記者 王煜 實習生 劉名洋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出行 鄭淵潔 發文抱怨